近日,晉江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簡稱“產改”)經驗交流推進會舉行。會上,典型示范試點企業、勞模工匠代表、行業代表從各自的實際出發,分別就產改工作進展情況和經驗成效進行了交流。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引領職工進入成長成才的“黃金時代”。通過思想引領、培訓、技能競賽、學歷提升、工匠評選等方式,晉江正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的步伐,持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開展技能競賽持續提升職工隊伍素質
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中發揮支撐作用的主體力量,在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晉江以發展實體經濟為特色,已形成涵蓋鞋服、染整、紡織等鏈條齊全的產業集群優勢。記者從晉江市總工會獲悉,在晉產業工人有50余萬。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快迭代,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也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記者走訪獲悉,現階段晉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還存在一些弱項和短板。比如,產業工人隊伍技能素質總體不高,技術人才工匠總量不足,高技能人才尤其是數字化應用、研發設計類人才缺口較大,企業薪酬體系和創新激勵機制還不夠完善等。這些都需要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在改革中破難點、解痛點、疏堵點。
對此,晉江企業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通過政策引導、平臺搭建和資源整合等多措并舉,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注入新動能,助力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2024年,晉江市總工會共收到了來自晉江全市各企事業單位報送的職業技能競賽超30場。除了晉江本級的賽事之外,還有泉州市級、省級賽事,涵蓋了食品、鞋服、物流、數字化應用等行業。”晉江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向“新”而行,需要廣大職工更熟練掌握新技能,晉江市總工會開辟勞動和技能競賽的新場景、新賽道,以賽賦能推動職工技術迭代升級。希望借助技能競賽鼓勵更多專業人才強化學習,加快自我提升步伐,練就“硬核”本領。
“產業升級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的階段性經驗,歸納起來就是產改管理體系的高度自洽,即通過員工上崗等閉環式管理、管理提升聚焦于崗位素質目標、將社會資源的運用與產改目標做全方位銜接,進而形成全息化的‘共推效應’。”福建鳳竹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胡志吉表示。
這些年,鳳竹紡織通過舉辦競賽以及組織職工參加全國和各級行業技能競賽,并對獲得中高級以上職稱和獲得人社部門高技能人才認證的員工進行獎勵,使得公司產業工人整體技能水平不斷取得新突破。目前,鳳竹職工獲評正高級職稱1名、副高級職稱4名、高級技師3名,獲得泉州市、晉江市認定的人才23名。
晉江市傘業行業協會會長王翔鵬表示,晉江制傘業始終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該協會每年舉辦不同形式的勞動技能競賽,激勵產業工人比學趕超。通過這些競賽,工人們不僅能夠展示自己的技能,還能學習到其他優秀工人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競賽的優勝者獲得相應的獎勵和榮譽,這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個人成就感,也激發了其他工人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
“通過這樣的競賽勵才策略,我們有效地提高了整個制傘業產業工人的技能水平,為傘業產業的持續創新和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王翔鵬表示,近五年來,晉江制傘產業評選認定了三批共15名“制傘工匠”,他們不僅在技術上達到了行業內的頂尖水平,而且在傳承和創新上也起到了帶頭作用。他們的先進事跡在省級電視臺展播,通過廣泛的宣傳,以此來激勵和鼓舞廣大工人隊伍,激發他們的工作激情和創造力。同時,晉江通過“制傘工匠”評選,有效地提升了整個產業工人隊伍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搭建培訓體系全年落實超1600對“師帶徒”
為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需求,晉江抓住技能培訓這個“牛鼻子”,加快構建政府推動、社會支持、工會參與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引導產業工人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求。截至目前,晉江已成功建立全國工匠學院建設點1家,泉州市級工匠學院1家,確定44家產改試點企業,打造5家產業工人技能培訓基地,建設2家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等。
福建省晉江市華宇織造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監馮強表示,為進一步加速推動員工的技術水平及創新能力,全面覆蓋各個層級的員工,確保每個員工都能受到優質的賦能培訓,2023年5月,華宇集團商學院啟動“蒲公英”培訓計劃。該培訓計劃通過制作統一的教材,集中培訓內訓師,由各個內訓師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復制到各個區域,最大限度地覆蓋到每個員工。截至目前,華宇商學院通過“蒲公英”培訓計劃共開展300余場次培訓,覆蓋員工人數達15000余人次。
“‘蒲公英’培訓計劃既鍛煉了集團內訓師的帶教和培訓新人的能力,又加強了各區域人員的互動和經驗交流,使公司的產業工人隊伍改革進入‘雙向奔赴’階段。”馮強說。
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則在產教融合上持續發力,發起“晉江市域產教聯合體”,深度參與產教融合人才培育,包括共建產業學院,通過師資共建、學科共建、教材共建、二元制學歷提升等,助力區域人才發展。
記者從晉江市總工會獲悉,晉江2024年計劃全年落實1600對以上的師帶徒傳幫帶簽約。
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副經理李鑫作為“晉江好師傅”,深有感觸地說,師徒傳幫帶結對是一種傳統又創新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新入職的工人快速適應崗位需求,還能通過經驗傳授、技能實操等形式,加速知識傳遞和技能傳承。這不僅提升了工人的職業技能水平,還增強了他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李鑫介紹說,師徒結對傳幫帶的形式不僅局限于傳統的手把手教技術,更注重結合企業生產轉型的需要,加入數字化技能培訓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例如,在一些關鍵工藝的改進中,師傅帶著徒弟一起參與技術攻關,讓徒弟在實踐中學習新技能,也能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這種形式,很多徒弟在一年內都能快速成長為技術骨干,甚至有的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關鍵環節的操作和優化設計。”李鑫說,特別是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培養出更多懂數字化、能創新的產業工人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在李鑫看來,師徒結對傳幫帶的成效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他建議,未來可以由政府和工會聯合制定更多激勵機制,例如設立優秀師徒表彰獎、提高技能競賽成績的權重等,以進一步調動產業工人隊伍中師傅和徒弟的積極性。“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產業工人隊伍,形成一支結構合理、技能全面、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共同推動晉江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建立留才機制為產業工人成長搭臺鋪路
在政策引導、平臺搭建和資源整合等多措并舉的同時,晉江企業積極創新產業工人發展制度,打通其成長成才綠色通道。
王翔鵬告訴記者,晉江市制傘業為了長效留才,強化產業工人制度建設。首先鼓勵企業股份留才,引導企業對高層次人才實現股份激勵;其次由協會設立技能人才育才基金,每年對優秀技能人才發放技能人才津貼。這些措施為行業建立一個穩定的人才儲備機制,確保技能人才的穩定性。此外,長效留才機制還促進員工技能成長,提高人才對企業滿意度和忠誠度,減少人才流失。
此外,實施高技能人才成長計劃。在同等條件下,鼓勵企業對杰出的高技能人才給予優先考慮,推薦其參與優秀評選和先進表彰,并優先安排其接受培養、入黨及職級提升。通過這些做法,企業更好地留住和吸引高技能人才,從而在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占據先機。
“通過這些改革措施,我們傘業工人隊伍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工人的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改善。”王翔鵬說。
無獨有偶。近年來,三六一度創新職工發展制度,著力激發職工主人翁精神,充分調動職工勞動熱情和創造潛能,為職工成長成才搭建平臺。首先,拓寬職工發展空間,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科學編制人力資源規劃,設立專業技術資格評定委員會、職業技能認定委員會,持續完善《教育培訓管理辦法》《人才工作實施細則》,形成黨委統一領導,人力資源部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著力選拔工作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骨干人才,構建專業化人才隊伍,盤活人才存量。其次,暢通職工流動渠道,全面推行職位序列管理,將員工職位職級與業績貢獻緊密掛鉤并動態管理,構建管理、技術、技能多層次員工發展通道,激勵員工立足崗位成長成才,推動各專業人才的職業化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問題。
恒安集團則通過打通晉升通道、提高薪酬待遇、實施安全獎勵等創新激勵,增強職工向心力。比如,建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和技能雙通道晉升模式,在多個專業技術領域為管理職務和專業技術人員建立同等對待的雙通道并行、多領域擴展的職業通道,形成了雙通道職工相互轉換的機制,實現了管理與專業技術雙向發展的構想,滿足了不同職工的職業發展需要。此外,建立集體工資協商制度,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為重點,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改善職工工資及福利待遇。同時,成立“恒安集團福利基金會”“恒安集團養老金”“員工愛心基金”等,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
(記者 曾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