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3日訊 時間轉盤悄悄轉進了秋時令,本該轉涼的處暑節氣,卻有溽熱未褪張牙舞爪的秋老虎時時來擾。秋日里,時而會想,何謂之秋?年歲漸長,答案漸漸分明起來。離人心上秋,是愁,禾谷熟且登,才是秋呢!
處暑時節,萬象更新
別具韻味的番仔樓,為五店市增添了寧靜與平穩
陽光透過窗戶照進小木屋,投下一抹古樸的氣息
處暑就是一道季節的柵欄,將熱烈和冷酷悄然對立,讓收獲之后的時光日漸冷靜。在乍寒又暖的處暑節氣,一切都在變換著,樹葉悄悄綠了又黃;清晨秋風起,一股涼意開始襲來,仿佛聞到了小時候稻谷成熟的秋日氣息。一瞬芳華,一清秋。一剪秋風,一滄桑。處暑節氣下時有雨滴,敲碎了灼熱的酷暑。
而任時空變換,總有一些我們無法名狀的情愫與希望是帶不走抹不滅的。
就像五店市,天上云朵來來去去,日頭直射又傾斜,五店市這千年古厝群仍靜靜屹立在那里,等著世人去挖掘它的美。每個節氣變換,總可以去同樣的地方和上次來時認識的人聊聊天,他們的生活似乎還是老樣子,或許這就是五店市特有的閩南鄉愁味道吧。
在處暑節氣這天,造訪清晨依然“睡眼蒙眬”的五店市,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美。處暑天氣陰晴不定,時不時下點惱人的小雨,而僅一個抬頭的瞬間,雨又停了,讓撐傘之人措手不及。不如放下傘,陪伴五店市沐浴在風中雨中陽光中,用歡喜的心情欣賞清晨五店市別樣的景致。
清晨的五店市,一切都剛剛蘇醒,就如那棟等待被開發的番仔樓,一切都是萬象更新的模樣。它就像最初建立的模樣,佇立在那兒,等你去發現,不爭不怨。
清晨的五店市,寧靜卻不失生氣,晨光熹微下的紅磚古厝和番仔樓別具韻味,寧靜平穩、井然有序。那紅磚古厝像極了歷經風霜的百歲老人,雖然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卻依舊煥發蓬勃生機;而番仔樓則似那容顏已老卻依然風姿綽約的婦人,端莊典雅。行走在街巷中,耳邊時不時傳來蟲鳴鳥叫之聲,藤蔓與青苔爬滿了古厝的外墻,與出磚入石的古大厝已然渾然一體,歷史的滄桑和自然的力量在這里自然交匯。藤繞著石,石扶著藤,常青藤在石頭的捍衛下,執著地攀附著,而石頭則給了常青藤緊緊的依偎,這無不讓我深受鼓舞和感動。
生命之秋帶著欣慰,帶著喜訊,飄然而至,希望之樹常青,毅然站立在風中,抬頭遙望遠處那七彩的畫軸,花團錦簇,落葉繽紛。此時,在五店市畫般的寫意中,升騰出無盡的希望和動力,心情也豁然開朗起來。
無論世事紛擾,走進五店市,一切的紛爭均變成庸人自擾。在這里,一切都自有其規律,閑坐看云卷云舒,得失成了可笑的事情。五店市存在就有這么個好處,它使你覺得這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有根有脈、有因有果的。不像我們人,只要心血來潮,就會輕舉妄動,做出許多蠢事,然后再慢慢地反思、修正。比如處暑,它的威嚴是由芒種、夏至、立秋等節氣一點一點鋪墊起來的。節氣就是這樣有規矩,也守規矩,該冷的時候冷,該熱的時候熱,該立的立,該廢的廢。
處暑的五店市時晴時雨。落雨時,雨滴打在湖上,形成漩渦,一圈圈地蕩漾開來,池中的鯉魚搖著尾巴四處游動,時不時游動到漩渦旁,總給人一種那漩渦是它們制造的錯覺。一個人,一棵龍眼樹,幾座古厝,一曲溪流,人生擁有這樣隨時可以享用的美景足矣,何妨世事變換?
西風淅淅收殘暑,庭竹簫疏報早秋。砌下黃昏微雨后,幽蟄啾啾使人愁。
——宋·朱淑真《早秋有感》
□說節氣
“禾登”說處暑
農歷七月中旬為處暑節氣。從字面上看,處暑是說時令雖已入秋,但仍有殘余的暑氣尚未褪去。要等到白露打霜時,才進入真正的冷寂秋日。關于處暑,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解釋為:“處暑,七月中。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節氣有三候,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兇猛的老鷹開始捕捉小鳥,夏季已逝,凄涼肅殺的冷秋慢慢來臨,萬物開始蕭條。春耕夏播,秋日收成。處暑節氣農人們的勞累忙碌終于喜獲豐收。
這青黃不接的處暑節氣,亦是送微涼的時節,大可拋下俗慮煩惱,雅致度過。閑來在屋檐下讀書,看落葉慢慢老去,花兒慢慢眠去,臥聽雨水滴落時,像是織女的扣子落在玉盤上的聲音。也可劃舟游湖,賞明凈的秋月,聽漁歌號子,看流螢草間嬉戲。
處暑時節日夜溫差開始變大,飲食方面,要盡量多吃一些溫和的食物,過涼容易引發腹瀉。該時節人的中氣不是很足,不提倡吃蘿卜,因蘿卜是下氣的,很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傷。夜間睡覺需注意保暖,不要讓胃脾受涼。此時風寒或風熱感冒多發,要多參加鍛煉。(海都記者 謝洛靜 黃謹 實習生 陶思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