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堂深靜無人到,滿院春風(fēng)。
惆悵墻東,一樹櫻桃?guī)в昙t。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語還慵。
日暮疏鐘,雙燕歸棲畫閣中。
——南唐·馮延巳《采桑子·小堂深靜無人到》
五店市的烏大門
花上紅磚厝
路邊和窗臺的一抹綠
路邊和窗臺的一抹綠
閩南網(wǎng)2月4日訊 今日,還未待我解下尾冬的襟圍,年味還在心頭,心兒卻被飄然而來的一股春風(fēng)給提醒了,原來真的又是一年了;今日,還未待我認真領(lǐng)略始春的嫵媚,心兒卻要承接季節(jié)的迂回,迎來春的開始。立春的到來,亦歡喜,也是惆悵。
昨日立春。立春,是萬叢枝頭含羞的蓓蕾,是萬條楊柳垂下的絲絳;立春,是蟄居蟲類蘇醒的春潮,是東風(fēng)送暖的號角。立春迎接新的開始,立春醞釀新的希望。春意萌動,茶碗酒壺,在塵影間,清光暈?zāi)某筷乩锶齼陕暠瘢睾p披,寒風(fēng)抖落蟄伏了一冬的綠色,即將破土冬眠的生靈,也將迎來溫潤如酥的雨。一朵花開,綻開的整個春天大地將漸豐盈,日子也愈發(fā)生動鮮活起來。
就拿我們眼前的五店市來說,這132幢古老的建筑物,歷經(jīng)了百年的風(fēng)雨,而今也迎來了它的春天。在游逛五店市時,不知你是否曾留意過這樣一間宅子?它單開間往里延伸,頗有“庭院深深”之感,而在立春這個節(jié)氣下,更有綠柳庭院之喜悅。這間宅子就是烏大門。烏大門是五店市傳統(tǒng)建筑中唯一單開間的建筑,它的故事,關(guān)乎忠孝。
這間宅子大門黑漆,在明代,是六品以上官員的宅舍待遇。宅子主人是頗有資財?shù)纳倘饲f研。女兒嫁給了清貧人家,莊研對女兒一家不時有饋贈。后來女兒的兒子李貫,考中進士,官授禮科、兵科給事中。
有一年,李貫公事辦完回京時,忽接到莊氏去世的訃告,匆忙向皇帝告假辭行,回家守制。皇帝答應(yīng)了,并許諾李貫一個要求。李貫說,外祖家一向?qū)ψ约涸耘啵瑓s一直無以為報。皇帝便說:既如此,可以將你外祖的宅第視同你的宅第,給予油漆黑大門的規(guī)格。從那時起,莊研家的大厝就涂上黑漆,叫做“烏大門”了。
現(xiàn)在的烏大門有主落及左邊護厝,由北向南,依次為門亭、天井、下廳、正廳、通道、頂廳、天井、后廳,門亭古樸,上作燕尾脊;左邊一列12間護厝依山而建很有特色。經(jīng)過保護更新后,如今烏大門的“春天”已在這里生根發(fā)芽,它變身創(chuàng)意雅集,讓越來越多的游客了解了它的過去與現(xiàn)在。
在立春節(jié)氣里的早晨,晨曦初露,在五店市烏大門建筑里,隔著窗子時時聽聞戶外的各種鳥鳴,有如笛聲的,有如洞簫的,而一年四季就駐守在這里。打開一扇窗,清涼涼的空氣就魚貫而入,絲絲沁入心脾,雖然尚有點點寒意,竟有些春風(fēng)蕩漾的韻味呢,頃刻之間就旖旎了我沉睡了一季的心扉。啊,春天的腳步近了……
是啊,一想到“春天”這個字眼兒,不由得讓人心旌搖曳,浮想聯(lián)翩了。古往今來,有多少紅塵故事發(fā)生在春天,有多少愛恨別離發(fā)生在春天,有多少人間喜劇發(fā)生在春天。春天真是讓人百感交集的季節(jié),春天真是讓人蠢蠢欲動的季節(jié),春天真是讓人不忍卒讀的季節(jié),我喜歡春天,我熱愛春天,我崇拜春天。
□說節(jié)氣
“打春咬春”
立春節(jié)氣的15天分為三候,即“初候東風(fēng)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為:告別了寒冷的冬天,春天已經(jīng)到來,然而冬天的寒冷卻還未能一下消失殆盡,需要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消融,東風(fēng)送暖,大地開始解凍,萬物漸漸復(fù)蘇,這就是“初候東風(fēng)解凍”。5天后,蟄居的蟲類因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而蠢蠢欲動地向外界活動,因此也就產(chǎn)生了“二候蟄蟲始振”的說法。再過5日,水面厚厚的冰也逐漸開始融化了,水底的魚兒迫不及待地要到水面上來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于是便有了“三候魚陟負冰”的說法。
古時候,十分敬重歲時節(jié)序。立春,還有一些趣稱:“咬春”、“打春”、“鞭春”,名兒十分地形象活潑。“打春”的意思是人們用紅紙纏在鞭子上打春牛,讓牛解去冬日的疲乏,以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幫助人們進行春耕。清人顧祿在《清嘉錄·正月·打春》中這樣寫道:“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謂之打春。農(nóng)民竟以麻、麥、米、豆拋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饋貽,予兆豐稔。”
立春含有萬物開始萌芽生長之意。此時大地蘇醒,百草褪去冬袍,換上了春衫,花兒開始打著骨朵兒,氣溫也愈來愈暖和。關(guān)于古人迎接春日的到來,唐代百姓比較注重“咬春”,即食春盤之中裝盛的春日野菜,尤其是要生咬蘿卜。
而《東京夢華錄》中記錄,宋代“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立春之辰“官吏各具彩杖擊牛”。至清末,節(jié)前各地衙署門前(或農(nóng)村村口)均用泥土加色料(或用竹扎紙糊而成)塑造一頭“春牛”和“耕夫”。立春日,由知州、縣令或村中鄉(xiāng)老行香主禮,祭祀春神,然后擂鼓三聲,眾官員(或鄉(xiāng)民)手執(zhí)紅綠絲線捆扎的“春仗”圍擊春牛,謂之“鞭春”,以“示勸農(nóng)意”。(謝洛靜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