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張志和《漁歌子》
谷雨時節,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一個散發著溫潤詩意的名字,濡濕在農諺上,輪回在季候里,芳菲在綠樹蔭蔭里。
晚春之際,我得出去透透氣,喘一喘那柳絲玲瓏雨,抓一抓那春天的風頭和小尾巴,徜徉在那自由和曠然的天地間。清人蔡云寫:“谷雨看花局一新。”只因谷雨節氣雨水豐澤明凈,繁花于此時盡展妍媚芳姿,是一種清淡不驚的靜雅美。
花開了
谷雨,滿園的綠色
紅磚里的古建筑,在綠色下,顯得特別耀眼
紅和綠構成了泉州特有的春天
而在城市水泥森林里,想要尋一地心曠神怡的紅綠,實屬不易之事。幸而,在晉江鬧市區旁,就有一處紅磚古建筑群,那里靜謐在紅磚建筑里的綠植,厚蓄了漫長冬季的營養,吮吸谷雨滋潤,期待綻放一場春之花事,萌動的花蕊依次蘇醒,嬌羞的花瓣次第舒眉,宛若叢叢綠色的云朵,空氣中也流淌著一股濃馥的生命氣息,向著過往的路人訴說綠色生命的秘事。
濕漉漉的谷雨季節,五店市里,靜謐的花兒也汲取了春天的營養,開始漸次開放。一片綠葉、一朵木棉,儀態萬方,從明清時期走來,似乎還挾著仙風道骨,講著神仙眷侶的故事,與絲綢古道相約,與翰墨書香為伴。而要眺望遠方,就可以信步走到被古建筑包圍的青陽山上,那里一簇簇白色的石楠花將代替喧囂迎接你進入清幽。
據古詩記載,五店市青陽山曾有一塊灰色的反庚石,指南針置其上,針指相反方向。如今,反庚石已不見其蹤,傳說也不可考。但青陽山還如過往,綠樹蔥蔥,鳥雀輕吟,曲徑通幽。低頭看看眺望臺地上猶如太極八卦陣圖的構造,我仿佛悟到了生命的某種意義。
繞著青陽山向下,有一條曲徑。它的深處,有一綠亭,飛檐翹角,造型別致,由四棵樹木“修建”而成。四棵樹濃密的樹冠交互相纏,枝葉下是緊密的綠色搭架,樹的枝丫結實地扎在搭架上。“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在這里,如隱居山林田野,好似聽到了每片樹葉的大口呼吸聲。
下了山來,繞進了綠樹掩映的紅磚綠瓦里,在這片紅里有一棵美麗的七里香,它駐守五店市已有五十載光陰。上世紀50年代,從事僑批工作的晉江港胞蘇孫江回鄉建造涴然別墅。庭院里蘇孫江的妻子柯美英親手栽種了七里香,歷經五十多年風雨,七里香見證了五店市的起起伏伏。“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七里香卻愈發繁茂,樹冠亭亭如蓋,遮天蔽日,樹干似龍爪,向四周伸展,遒勁有力。如今七里香又看著五店市古建筑群一點一滴地恢復原貌,它應該有很多故事要跟游客們訴說,在這個夏日漸濃的時節,躲進它的樹蔭下,靜靜聆聽它的故事吧。
綠苔爬上了屋檐的罅隙處,瓦片上沾染了雨絲的柔情。谷雨一過,春日將闌珊。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將在淅淅瀝瀝、滴滴答答的雨聲中走到盡頭。
回頭再望,冶艷春季,清明已過,春雨沾衣,看階前青苔生。我們今天所冀求的,無外乎是與閑情逸致的古人一樣,在鹿柴鋤月,東籬采菊,孤山種梅,山寺聽禪,斷橋等旅人。隱居山林田野的光陰里,有稚子老妻陪伴,敲落花為檐鈴,撫柳絲為琴弦,吹春風為笛聲,然后啊,就這樣當一個清淡自足的紅塵過客,不言世事滄桑。
而我,只愿求得一生淡然心,過閑日,書清歡。不過,我們當下擁有五店市山水,有流景時花,有清閑光陰就已是豐美。春日里,能曬著暖暖的太陽,與友鄰嘮叨著裝滿了一簍子的日常閑話,也就夠了。
□說節氣 “安瓜點豆”
關于谷雨節氣,為清明節后15日左右,此時雨水豐沛雨量充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為:“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時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谷雨,一言以蔽之,就是雨水豐沛,百谷生長。
谷雨節氣有三候。一候“萍始生”,猶言雨水充足,水汽豐盛,浮萍開始迅疾滋生。南宋楊澤民作詩云:“浮萍點綴因風絮。”二候“鳴鳩拂其羽”,言說布谷鳥抖翅譜曲歌唱,提醒農人開始播種。三候“戴勝降于桑”,桑樹借充足雨量茁壯生長,戴勝鳥在桑葉間低飛淺鳴。
谷雨時節正值農忙,全國各地都忙著播種“希望”,以捕魚為生的漁家也早出晚歸,忙著撒網捕魚。谷雨時節正是春耕春種的好季節。此時有春雨的滋潤,萬物新生,正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好時候。所以說“谷雨前和后,安瓜又點豆。”
此時又是民間采茶、制茶的時節。小茶葉生長成鮮葉,味美形佳,香氣怡人,為茶種上品。喝一口剛剛上市的新茶,能解農家的煩惱和憂愁,可謂是人間美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