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1月10日發表題為《如何擊敗未來的導彈防御系統》的文章,編譯如下:
仔細審視一下美俄兩國的戰略導彈防御系統,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不論是當前還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假若爆發全球核戰爭,這些導彈防御系統都無法影響戰爭的結局。鑒于此,或許可以相當肯定地說,未來15至20年不會出現核威懾式的威脅,因此世界大戰根本打不起來。盡管如此,至少還需對戰略安全問題作出具有指示意義的預測。為此須思考可能出現的應對當前及未來導彈防御系統的各種辦法。
高超音速機動滑翔器
高超音速武器這一話題在當下非常流行。軍事大國(即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在積極研發各式各樣的高超音速武器。從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到飛機可謂無所不包,高超音速滑翔器就在此列。常規洲際彈道導彈可將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的特殊滑翔器投送至目標區域,滑翔器而后進入大氣層并向目標發動攻擊。
乍一看,高超音速滑翔器與攜帶常規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沒什么區別,后者也以高達7000米/秒的高超音速飛行。但實際上,這種滑翔器有所不同,因為它們會大幅提前進入大氣層的時間,其飛行軌道主要位于相對較低的高度,這會大大提高通過導彈防御系統實施外大氣層動態攔截的復雜程度。高速進入大氣層后,這種滑翔器周圍會形成熱等離子體云,對目標進行精確攔截制導將幾乎沒有可能。此外,俄羅斯正在研發的這種高超音速滑翔器具備機動能力,因此幾乎沒有將其摧毀的可能性。
太空核武器
將核武器部署在地球軌道上被外太空條約所禁止。但俄羅斯和美國當前具備的科技水平已可將衛星彈頭打上地球軌道,只待命令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對地球任意一點發動攻擊。鑒于此,在飛行初始階段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可能性就不復存在了。
在太空發動戰爭的另一個方式是沿亞軌道或軌道部署洲際彈道導彈。這樣的話,導彈就不會受到射程限制了。比如說,俄羅斯即將問世的RS-28“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就具備這種能力。美國需要部署飽和度極高的導彈防御系統并劃設很多定位區才能應對這種洲際彈道導彈,但經濟成本極高。
洲際導彈能力提升
應對導彈防御系統的另一種間接方式是提高洲際彈道導彈及其運載工具的防御能力以及機動性和隱身性。這些因素可讓一國在武裝能力遭到大規模打擊的情況下保持較強的報復能力。
美俄兩國都在這個領域不斷實現創新。美國主要側重發展潛艇部隊——美國將斥資大約958億美元研發并生產12艘配有核導彈的戰略核潛艇。俄羅斯也在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因為對該國來說應對導彈防御系統的問題更為迫切。與美國不同,莫斯科從未表示有意打造一套全球導彈防御系統。俄羅斯有自己的新潛艇項目,即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項目。莫斯科還在不懈努力研發新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除上面提到的“薩爾馬特”和已經量產的RS-24“亞爾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歐洲導彈防御系統的“殺手”),RS-26“邊界”洲際彈道導彈目前也處于研發狀態。
深水“魚雷”
目前已知的避開導彈防御系統的最先進的辦法是,建造配有威力超強的核彈頭的自動無人器。前蘇聯在冷戰時期考慮過這種方法,但當時的技術能力還達不到。2015年,據知俄羅斯在研發配有核反應堆的機器人“魚雷”,可在1000米深的海里移動1萬公里,其移動速度可加快至185公里/小時。這種“末日”深水載具被稱為“斯塔圖斯-6”戰略魚雷。很顯然,導彈防御系統無法阻擋此類武器,幾枚這樣的魚雷就足以摧毀所有沿海大城市和美國海軍的沿海基礎設施。當前對付這種武器幾乎沒有可能性——這種武器噪音小,下潛能力極強,速度也很快。
結論
當前有很多方法可應對現有及未來的導彈防御系統。隨著技術進步,可能還會有更多的辦法。這一事實再次證明,全球戰略導彈防御系統這一理念漏洞百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