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生命
■楊西河 康克 王東
7月20日下午,經過18個多小時的飛行,載著烈士李磊、楊樹朋靈柩的飛機降落在新鄭機場。傷員姚道祥、吳樂走下飛機舷梯,立即被送上來的鮮花包圍。58名禮兵鳴槍6響,寓意烈士李磊、楊樹朋生前所在部隊番號、維和6個月。
插圖 陸千波
就在10天前,一枚火箭彈擊中了中國維和步兵營三班乘坐的步戰車,李磊、楊樹朋犧牲,陳英、姚道祥、霍亞會、吳樂、宋曉輝不同程度受傷。
他們所在的步戰車,正是編號為“105”號的步戰車組。
1 對于中國維和步兵營,遇到武裝分子襲擾、聽到槍聲炮聲是常有的事情。每一次出征,隨時可能面臨戰斗考驗,時刻會有生命危險。
今年3月19日,聯合國營區1號難民營發生沖突,上千名難民纏斗在一起,手持兇器亂砸亂砍,場面混亂不堪。這時,維和步兵營聞訊趕到。“跟我來!”姚道祥和李磊迅速擺開陣勢,護住上身和頭部,齊聲大吼著沖入沖突中,任憑隊員們手中的防暴盾牌被敲得砰砰作響,頭盔不斷被砸中,兩人背靠背、肩并肩,始終面向混戰雙方,最終成功將其分隔開。
四級軍士長楊樹朋、下士李磊、上士姚道祥在處理“3·19”沖突事件中表現英勇,身體多處被擊傷,后來被表彰為“藍盔標兵”。
那天執行任務回來,姚道祥感慨萬千地對戰友說:“來到國外維和,才讓我真正理解什么是軍人的使命。”姚道祥的妻子剛懷孕,母親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家里靠父親打零工補貼家用。父母擔心執行武裝維和任務太危險,勸還有一年就滿服役期的他轉業。姚道祥耐心說服了家人,才參與了這次維和任務。
已有15年兵齡的四級軍士長楊樹朋也是主動申請來維和的。作為一入伍就來到“楊根思連”的戰士,他已是連續多年的“優秀射手”,一直為沒有參加過維和行動而感到遺憾。楊樹朋明白,自己可能即將脫下這身軍裝,為使軍旅生涯不“留白”、職責使命不“欠賬”,他積極向連隊黨支部提交了維和申請。
7月8日下午四點多,楊樹朋在健身房完成體能訓練后,抽出難得的空隙時間給家里的妻兒打電話。
“麗娜,把免提打開,我聽聽兒子的聲音……”妻子鄒麗娜將免提打開,電話那頭傳來了兒子楊一鳴歡快的叫聲。國際長途電話畢竟只能聽聽聲音,匆匆掛斷電話,楊樹朋心里想:今天是周五,晚上可以休息,等會兒吃完飯到網絡室和家人視頻聊天去。
此時的一連指導員杜旭峰正在連隊炊事班里張羅著,因為那天是連隊的會餐日。他定期查看連隊的名冊,每個戰士的生日他都記在心中。蛋糕、飲料、長壽面……這些都是必須提前準備的。這天,過生日的主角是下士李磊。
每次過生日前,李磊都很期待。他說,自己是個缺愛的孩子。也難怪,李磊的父親很早就去世,母親改嫁,雖然繼父對自己并不差,可他心里總感覺“后的沒有親的好”,部隊這個大家庭真正讓他感覺到了溫暖如家。
“今天可能有情況,大家迅速做好準備。”離開飯時間不到20分鐘,連長王震的一句話把李磊從生日的期待中拉回了現實。他常和戰友們調侃任務區的環境是“槍聲、炮聲、爆炸聲,聲聲悅耳”,沒想到自己過生日也不得清靜。
果不其然,17時20分,政府軍與反政府軍開始激烈交火,子彈在中國維和步兵營擔負的多個觀察警戒哨位上穿梭。部分流彈流入難民營并擊中8號哨位的防護盾牌,在難民營內部引起慌亂,大批難民翻過難民營圍墻進入聯合國雇員區。1枚炮彈距離7號哨位僅60米,正在一線執勤的三班戰士陳英和宋曉輝迅速依托有利地形組織防衛警戒,并迅速上報。
“嗚嗚嗚……”隨著一陣陣急促的警報信號響起,全營官兵迅速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分發武器彈藥,做好出發準備。
戴上鋼盔、穿上作戰靴、披上防彈衣,在硝煙戰火中向警戒地域進發。“第十八次出征!”每次出征前,上士陳英都會在心里默念著出征的次數。
2 到達沖突地域發現,難民營附近是沖突最為激烈的地區。炮彈在離執勤點不遠處不停地爆炸,流彈在官兵上方嗖嗖作響。
雙方的沖突仍在繼續。7月9日,武裝沖突進一步升級,坦克、裝甲車、武裝直升機等重型武器相繼投入戰斗。
參加這樣的任務,一連對105號車組很是放心:車組9個人,有8個黨員,是維和步兵營步戰車組中黨員比例最高的車組。9名同志全都是本單位、本崗位、本專業的“大拿”。他們團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鋼鐵般的戰斗集體。
拉出去個頂個,攢成拳是尖刀:楊樹朋是全旅首批“特級炮手”,連續10年被旅評為“神炮手”。李磊是旅里的“鐵甲神醫”,一次,埃塞俄比亞營的步戰車受損,修了兩個星期都沒修好,于是來中國營尋求幫助,李磊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排除了故障,贏得埃塞俄比亞官兵連連稱贊。姚道祥是全營120反坦克火箭總教練;上士陳英是軍械員,精通各類槍械保養,是連隊執行長途武裝護衛任務離不開的“安全員”;下士霍亞會出了名的認真,干工作一絲不茍;中士吳樂經常在難民區幫貧扶弱,是流動在維和行動中的形象窗;下士宋曉輝沖勁十足,任務一來搶著上。今年6月,105號戰車剛被維和步兵營黨委表彰為“紅旗車組”。
“加強警戒,不要讓他們越過警戒線。”營長王玉安在對講機里呼叫提醒,楊樹朋通過瞄準鏡觀察著周圍的風吹草動。
戰爭進行得極其殘酷:大概8點,政府軍向反政府武裝陣地發起進攻,推進到距我們哨位400米左右的時候,反政府軍用火箭筒擊毀了政府軍1輛坦克、2輛裝甲車,并把乘員全部殺死。
楊樹朋向車里人員介紹著前方的情況,每一個人都真切地感到了戰爭的威脅。楊樹朋的聲音很冷靜,15年前入伍時,他就向老連長楊根思立下“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三不相信”誓言,如今這誓言已融入血脈。對于車組成員來說,“三不相信”的誓言要拿到維和戰場上兌現,哪怕付出鮮血和生命。
政府軍和反政府軍的爭奪一直在繼續,雙方都不打算在固定的戰場戰斗,開始向中國維和步兵營警戒的區域移動。
隨后,政府軍1輛坦克、2輛裝甲車和1輛裝有重機槍的皮卡車發起攻擊,反政府軍5名士兵進入距離我方大概200米的一幢房屋躲避。政府軍用輕、重機槍將那幢房子和里面的人徹底摧毀,大量反政府軍人員企圖進入位于UN House營區內的1號難民營……
面對武裝力量的騷擾,105號車組迅速派出警戒人員,排開陣勢,不讓人靠近難民營區。
整整一天,交戰雙方反復拉鋸。
昨天還準備著過生日的李磊,仍然為自己的生日被錯過了感到可惜。7月9日執勤結束后,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寫下了人生的最后感言:“這個生日禮物太大了,愿所有戰友平平安安!”配圖是一頂UN藍盔,天空中正好有兩架飛機掠過。
執勤間隙,人稱“愛心使者”的中士吳樂仍然在傾灑著自己的愛心。在執勤時,吳樂發現15號哨位東側一戶當地居民的兩個小孩面黃肌瘦,他把發的面包省下一半,在上哨的時候給他們吃。小女孩看到他,眼含淚花:“Thank you,China。”
3 太久的平靜,可能是更大規模喧囂的前奏。
10號下午,經過一段時間的?;鸷螅瑯屌诼曉俣软懫?,武裝直升機在頭頂低空盤旋,密集的子彈炮彈在頭頂呼嘯而過。交戰雙方越來越煩躁,緊張氣氛在燃燒。
突然前方觀察員報告:從維和步兵營前方的道路上,有兩輛坦克向我方向高速行使。在場指揮的連長王震迅速命令105號車組轉移。
就在這時,一枚火箭彈呼嘯而來。隨著一聲巨響,105號戰車被擊中,火箭彈在車內爆炸。 霎時,車內濃煙滾滾,傳來陣陣呻吟聲。爆炸時教導員魯成軍在旁邊80米處,他冒著彈藥爆炸的危險,第一時間在現場組織滅火、搶險、防衛。
車長李東、駕駛員于明彬在襲擊中沒有負傷,他們在遇襲后迅速扒開車門沖下車,加入搶救傷亡戰友的行列。
副班長田飛衡就在離105號戰車三四米處,爆炸造成的巨大沖擊波讓他的耳朵處于暫時失聰狀態,感覺天旋地轉。幾秒鐘,他反應過來,迅速沖向105號戰車。
車組成員里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姚道祥,他在爆炸中右小腿骨折、右臂受傷。然而,身負重傷的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趕快救車里的兄弟。他拖著被彈片擊中的右腿和沒有知覺的右手將傷勢最重的炮手楊樹朋和載員李磊先后拖下車,爾后自己就暈了過去。
田飛衡看到,陳英當時就在車門口,車里冒著火,里面還有彈藥,隨時可能爆炸。田飛衡一看陳英,脖子上都是血,腹部和大腿上血都濕透了,他趕緊跑過去,抓住陳英的防彈衣把他拖到了安全地方。
再一看,吳樂還在車門口趴著。這時,在裝甲車前面大概十米的地方又有一發火箭彈爆炸,槍聲更密集了。炮彈還在天上呼嘯著亂飛,子彈劃破空氣的嗖嗖聲,以及到處亂跑的難民的呼喊聲夾雜在一起,格外刺耳……
田飛衡頭一低沖到吳樂身邊,“樂樂你怎么樣了?”
吳樂喘著氣說,不知道怎么了,胳膊和腿都動不了了。
“我帶你走!”田飛衡不知道哪來的力氣,左手拿著槍,右手拽上吳樂的防彈衣就跑,把他拉到了安全的位置。
恍惚之間,被沖擊波炸得眼冒金星的宋曉輝,逐漸反應過來睜開了眼,他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步戰車內一片狼藉,車頂一個大窟窿讓人觸目驚心,鮮血滿地,戰友們不同程度地受傷……
頭頂的子彈還在呼嘯,周圍的炮彈還在轟鳴。慘烈的場面并沒有讓宋曉輝發憷,他不顧生命危險,幫助戰友救助傷員,并協助醫療救護組將戰友送入醫院。
同時,我維和營營長王玉安命令難民營西門的103號步戰車警示射擊,4名戰士攜單兵火箭占領有利地形,形成威懾。很快,教導員魯成軍、步兵一連連長王震火速帶人增援、建立防線、將步戰車內的6名傷員和在車外受傷的下士宋曉輝抬上救護車。
霍亞會的左手和左小腿被炸傷,手掌幾近炸斷,小腿炸出一道很深的口子,鮮血直流。就在救護人員趕到時,身受重傷的他仍對救護人員說:“我沒事,先救李磊和楊樹朋。”
在救護車上,姚道祥含著眼淚對醫生說:“你們快去救李磊,他還年輕,沒結婚呢!”
“堅持住,堅持住,馬上到了,你會沒事的……”每個救護車都有兩個陪護的戰友,一遍一遍地喊著他們的名字,確保他們頭腦清醒。
這時田飛衡看見李磊的嘴里開始往外冒血沫,這時他覺得情況不大對,跑過去大叫:“磊磊!磊磊!”李磊看著田飛衡,沒有說話,嘴里往外冒著血,田飛衡覺得他的情況可能比想象的更嚴重,就大叫著軍醫:先救他!先救他!
救護車剛走到一半,李磊開始呼吸急促,他握著副班長田飛衡的手說:“我這輩子就交給黨了。”就停止了呼吸,這時,他成為預備黨員才7個月。
田飛衡試了試他的呼吸,已經沒有了,再努力想要摸他脖子的動脈,也沒有摸到,當時田飛衡就覺得五內俱焚,天吶,天吶!
7月11日9點多,連長王震趕到聯合國營區內的一級醫院。但是,等著他的同樣是噩耗——楊樹朋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
瞬間,連長王震感覺天就要塌了,這個平日里不茍言笑的漢子一下子號啕大哭。隨著連長的哭聲,醫院樓梯間、走廊里,哭聲或高或低。
4 一句5個字的微信,文海地發了近10個小時。
7月12日下午13:48,鄒麗娜發微信給文海地,詢問:“我們家楊樹朋怎么了?怎么不接電話?”
文海地一直懷著忐忑和悲痛的心情,不知道該如何回復嫂子的微信,因為楊班長已經犧牲。直到晚上23:29他才忍痛發出了5個字:“嫂子,對不起!”
鄒麗娜瞬間明白了,當聽說部隊準備去家里看望時,鄒麗娜很快回復:“不用了。你們那也很忙。”還不忘叮囑“替我向受傷的戰友們問好。謝謝。”“我會照顧好家里人的,放心。我們等著把楊樹朋接回家。”
微信聯系的兩邊,沒有怨恨,沒有宣泄,讓眼淚流在心里。
對這樣的犧牲,在山東萊蕪的這個家庭里并不是第一次:楊樹朋一家三代8位軍人,2位烈士,楊樹朋姥爺是偵察排長,在淮海戰役中犧牲。
這次執行維和任務出發前,楊樹朋專門給父母買了保險,向妻子表示了歉意,讓家人安心等他回來,轉業后一家人就能幸福團圓地生活??删筒?個月,他和家人都沒能等到團聚的這一天。
看到媽媽傷心流淚,兒子雖然還不太明白失去父親的概念,但被問及長大了要干什么時,楊一鳴擦干淚水說:“爸爸是英雄,我長大了要當兵。”
相同的傷痛,還帶給了成都市蒲江縣李磊的家人。李磊的犧牲給他的母親楊彬帶來了很大的打擊。2007年,李磊的父親因肝癌去世,楊彬獨自把兒子拉扯大。后來她改嫁,生下一個女兒,如今還不到兩歲,兒子卻又跟她陰陽兩隔。強忍傷痛,他們將李磊的遺物一一擺在家門口,供親友緬懷,其中有榮譽證書,有軍功章,還有日記。
苦難不會讓勇者畏懼,只會使之堅強。
雖然霍亞會的小腿和手掌已經血肉模糊,但他強忍著疼痛說:“這點傷算不了什么。”當天晚上,由于人手有限,陪護力量薄弱,為了讓其他受傷的戰友得到陪護治療,他堅決要求不用陪護。受流血過多和炎熱天氣的影響,他嚴重缺水,為了觸碰到水,他用另一只手拿著紗布一點一點蘸水潤濕干裂的嘴唇。
陳英左腹股溝動脈出血,身負重傷。雖然南蘇丹醫療條件差,自己仍沒有脫離生命危險,但躺在病房里的陳英卻并沒有因此消沉。他對到病房看望自己的戰友說:“不就是一條腿嘛,腿沒有了照樣能上戰場,需要時通知我一聲。”
不久前,陳英被轉到國內陸軍總醫院,他大腿里的兩枚彈片也被取出,目前傷情基本穩定。
“戰友們受傷了,我來堅守戰位!”宋曉輝在醫院經檢查所幸并無大礙,他并沒有退縮,而是第一時間申請回到戰火依舊延續的難民營執行戰友未完成的任務。
“擦干淚水,繼續前行。”這是維和步兵營里的一句橫幅。維和步兵營的官兵繼續堅守在一線,為了已逝的戰友,為了未竟的使命。
從7月8日至今,沒有一名武裝分子,突破我維和營官兵構筑的防線,進入聯合國營區和1號難民營。
這道血肉鑄成的長城巍然矗立,用無畏詮釋著中國軍人的英勇和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