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悲壯的長征史詩,這是一段向死而生的戰斗歷程,這是展現閩西兒女赤膽忠心的再現……10月17日,在全國上下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由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和福建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與策劃的、以紅三十四師為原型創作的32集電視連續劇《絕命后衛師》登錄央視與廣大觀眾見面。
盡管這一大劇剛剛開啟,但因為還原的這段歷史之前鮮為人知,自然吸引了社會公眾的關注,特別是閩西人民關切的目光。資料顯示,《絕命后衛師》以長征期間為背景,以紅三十四師為故事原型,將歷史與藝術相結合,重現了當年這支由福建閩西6000余名子弟組成的紅五軍團浴血湘江,絕命斷后,在長征路上作為紅軍的后衛部隊,一路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北上抗日,最終全軍覆沒的英勇事跡。
紅三十四師全體官兵生死存亡之際,顧全大局,將生命置之度外,一路喋血鏖戰、浴血殺敵,在中央紅軍縱隊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保留了革命的火種和勝利的希望??梢哉f,他們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拼將十萬頭顱血”,為中國革命視死如歸的精神,就是長征精神的見證。而央視播出《絕命后衛師》,無疑就是對長征精神的進一步傳承和弘揚。
歷史總會以悲壯的面目示人,在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紅軍長征更是如此。在那場空前的戰略大轉移中,心懷豪情壯志的紅軍戰士,無論是面對連鳥兒也難飛過的雪山,還是吞噬人的生命于無形的草地;無論是頂著國民黨軍隊的飛機炸彈,還是冒著各路軍閥的槍林彈雨,都體現了紅軍戰士為了正義事業和勞苦大眾,“唯有犧牲多壯志”的氣魄。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時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撫今追昔,可謂感慨萬千,紅三十四師絕命斷后,6000余名閩西兒女血灑湘江,就是“革命理想大于天”的恰當注腳,也是“不怕犧牲”的最強讀白,更是在大我和小我之間的準確選擇,更是顧全大局、不辱使命的見證。
《絕命后衛師》書寫鐵血忠魂,還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已逝的英靈們再次閃耀在熒屏上,就是對歷史的敬畏和尊重,就是對忠誠與擔當的闡釋和解讀。血雨腥風的歲月已經過去,而今全國人民正在中國夢的指引下奮力前行,這無疑也是偉大的出發、特殊的長征。肩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承擔著民富國強的使命,這也是一種趕考。因此,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繼承先烈們的遺志,始終不忘初心、顧全大局,無論在哪一種艱難險阻的任務面前,都應該挺身而出,勇于擔當。
“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絕命后衛師》能在這個時段在央視和全國人民見面,是對理想信念教育的再出發,也是對長征精神的獻禮之歌。相信,隨著《絕命后衛師》的播出,紅三十四師那6000個不屈的英靈能永遠被公眾傳頌,長征精神也定能植根于廣大群眾心中。(樊樹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