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12年維修12種車型,他練就一手“看、摸、聽、聞”絕活,新疆軍區某團修理所上士李國棟——
修“鐵疙瘩”修出感情
他是全團出了名的“難不倒”,人送外號“車博士”——
車輛的性能構造,他記得滾瓜爛熟。車輛有了疑難雜癥,他總能在最短時間內排除。
他,便是新疆軍區某團修理所上士李國棟。
李國棟有多牛?舉一例。2015年7月,李國棟參加上級組織的崗位練兵比武競賽,所負責車輛的手動變速箱突發故障。維修手動變速箱,難在故障判斷,李國棟卻自有妙招。只見他二話不說進入駕駛室試車,掛到5擋時,聽到一種細微的異響。他立馬將變速箱拆開,分解后發現5擋齒輪有燒蝕現象。10多分鐘后,故障成功排除。
許多人不會想到,李國棟的維修技術竟是一位盲人師傅教的。當時,為了提高維修技術,他白天鉆車底,晚上學理論,可處置突發故障的能力始終無法提高,這令他焦慮萬分。
休假探家時,李國棟聽說鄰村有位雙眼失明卻靠修農用車為生的王大爺,便去向老人“取經”。王大爺告訴李國棟:“你每天挑上一種零部件,蒙住雙眼用你的雙手仔仔細細地摸索,堅持下來你會別有一番收獲。”
大到傳動軸,小到螺絲釘……回到部隊后,一有時間李國棟就用頭套遮住雙眼,在修理工間摸索零部件。受此啟發,他還嘗試用耳朵去分辨車輛發出的各種聲音,練就了“聽聲辨位”的絕活。
日積月累,每個螺絲在什么位置他都記得一清二楚,機油變質他一聞就能識別,哪個零部件出現了什么故障一聽聲音就能知道。
“那感覺就像機器在跟我說話,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的癥狀,比如喘振聲說明車輛真空導管破裂,需要立即更換進氣歧管。”李國棟說話時的表情很享受。
入伍12年,李國棟先后修過12種型號的車輛,用他的話說:“修‘鐵疙瘩’修出了感情”。
今年7月,團隊與友鄰單位組織實兵對抗演練。車隊在行進途中,一輛火炮牽引車突發故障。李國棟背著工具箱從尾車趕過來,了解情況后迅速打開引擎蓋,按下啟動開關,一聽聲音,很快便判斷出是柴油泵油壓不足。不到10分鐘,更換了零部件,車輛重新啟動。當戰友們齊刷刷地豎起大拇指時,李國棟笑呵呵地說:“我和車輛待在一起的時間長了,關鍵時刻它們肯給我面子。”
如今,李國棟摸索出30多種故障排除方法,革新維修工具15種,對車輛的構造“一口清”,對常見的故障“一手除”,先后榮立4次三等功。(程愛明 楊繼年 梁 晨)
(《解放軍報》2016年10月2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