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的完美升空帶給中國航天人和所有中國老百姓一個激動人心的夜晚。在位于海南文昌的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正常點火升空,沉穩地離開發射塔架,約30分鐘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從當天下午3時開始,《環球時報》記者就與發射場工作人員和同行們上百號人擠在指揮大樓的一個露臺上,等待見證“胖五”的發射。這個觀測點距離發射現場3公里左右,正好處于安全區。等待的過程令人揪心,長征五號的發射數度推遲。晚上8時43分左右,遠遠地傳來倒計時的聲音,霎時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數到“3、2、1”的時候,現場特別特別安靜,接著我們遠遠地看到了火箭下面紅光燃起,眩目的火光噴射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環球時報》記者的感受是比上次在西昌看長征2E火箭發射時火光噴射的時間要長得多。之后火箭緩慢但穩定地離開地面,氣勢不可阻擋(如圖),等聽到它越來越響亮的升空聲音時,場內所有人開始狂歡!胖五發射的震撼場景將之前所有等待的焦慮頓時化為成功的狂喜。
“長征五號此次升空堪稱完美”,楊承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的確,這次火箭升空前火焰的噴射過程要長一些,“因為這次的火箭太重了。”沒錯,長征五號有個別名叫“胖五”,它的個頭在長征家族中是最高的,有57米、20層樓那么高,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10臺發動機同時點火才將它推向高空。矗立在發射塔架上的長征五號,給《環球時報》記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壯碩,與此前外界最熟悉的長征二號系列火箭纖細的外形截然不同。
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當晚介紹說,發射前,一級助推器氧排氣的管道出現問題,經過判斷不影響發射;發射前一級芯級的氫氧發動機在遇冷過程中出現意外,溫度降不下來,窗口時間有限,但科技人員非常鎮定,最終解決問題,后延發射成功!
說個小插曲,當天發射場提供的午飯是包子,這不是一般的包子,它的名字叫“成功包”!《環球時報》記者詳細問成功包的來歷:原來以前試驗隊人員加班比較多,而包子比饅頭有味道,吃起來也比較方便,所以夜班加餐一般都是選包子。后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大家養成了在發射前吃一頓包子的習慣,取其寓意是:圓潤的外形——“圓滿”和蒸籠的“爭氣”。據說,每次吃了成功包后,火箭發射必定成功。果然這次也不例外。
【環球時報赴海南文昌特派記者 馬俊 任重 柳玉鵬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