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11日電 題:風云四號: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有多牛”?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成功發射的風云四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整體性能達到甚至超越歐美最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水平,一舉實現我國衛星技術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的重大跨越。風云四號到底有多“牛”?
新技術:在36000公里外“明察秋毫”
如果將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比喻為圍繞著地球轉動“流動巡邏的警察”,靜止軌道衛星則好比“定點站崗的警察”。風云四號的“崗位”位于距離地球36000公里的高空,在如此遙遠的太空對地球上風云變幻“明察秋毫”,得益于成功突破了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精度圖像定位與配準、微振動測量與抑制、定量化遙感等20余項關鍵技術。
高精度的圖像定位與配準技術,是各國靜止軌道衛星正在全力攻克的關鍵技術之一。這一技術能讓衛星的“眼睛”從幾萬里之外的太空,精準地看到地球上任何想看的地方,并在拼接圖像時做到零誤差。為了突破這一技術,美國歷時11年、經過5顆衛星的持續改進,在GOER-N上才取得突破,在剛剛發射的GOES-R衛星實現了定位精度達到1公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風云四號研制團隊經過十多年的技術攻關,先后攻克了衛星高精度姿態確定方法、熱變形在軌辨識和建模技術以及姿態、軌道和熱變形補償技術等技術瓶頸,衛星圖像導航配準精度達到“1像元”,即在36000公里高空對地拍照誤差控制在1公里之內,補償效率到達98.8%,與美國剛剛發射的GOES-R衛星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