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墻·名單墻·許愿墻
——第三個國家公祭日前夕的南京
12月12日,記者看到在南京地鐵新街口站、雞鳴寺站和云錦路站,分別建起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平許愿墻”,墻上寫滿了和平祝福語。
每年的12月,南京城上空總會飄落起絲絲小雨,冰冷的雨水伴隨著刺骨的寒風(fēng),讓南京人的心里生出悲傷與憂愁。12月13日10時,南京城將同中國各地一起,鳴響起悲切而揪心的笛聲。這將是國家舉行的第三次公祭日活動。
2016年12月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nèi),舉行升國旗和下半旗儀式。 泱波 攝
名單墻新增110位遇難者
12月3日上午9時許,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余昌祥一家早早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遇難者名單墻前。因為經(jīng)常有死難者遺屬來此哭悼,這面名單墻也叫“哭墻”,刻在“哭墻”上密密麻麻的死難者的名字,像刀一樣刻在每個人的心里。
誦讀家信、獻花、上香、跪拜……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在“哭墻”前面緬懷親人,祈禱親人安息。79年了,這些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對親人的思念在一次次的回憶中發(fā)酵得越發(fā)濃重。
“您離開我們已經(jīng)79年了,我真的特別想念您……”余昌祥老人在“哭墻”上密密麻麻的死難者的名字尋找父親及其他親人的名字。余昌祥老人出生在1927年,侵華日軍攻占南京時,他們家躲在掃帚巷王全勝糧行下面一個通往長干橋的大管道里避難。他的養(yǎng)父余必文等未進管道里的7人,被日軍捅死了5人。余必文雖然腸子被捅得流了出來,卻最終得以幸存。而生父余必福則被日軍在中華門外西街小市口殺害。遇難者名單墻上的名字,成了他祭奠父親的唯一所在。
12月10日上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家庭祭告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墻前舉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路洪才、陳桂香以及遇難者遺屬代表李寧等,分別為遇難親屬獻花、上香和跪拜。紀念館副館長王偉民與遇難者家屬代表為新增名單墻揭幕。
每年公祭前夕,紀念館都會把一年來收集整理的新增遇難者名單鐫刻在名單墻上。今年紀念館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到了110位遇難者的名單,并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