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來、管理好,關鍵還要用好這個“家”。該市充分利用“退役軍人之家”與退伍老兵開展互動,推動退役軍人進村兩委班子,參與村里的公共管理,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新屋山村退役軍人曾德基擔任村支書后,帶領村民種植花卉苗木,帶動村里32名退役軍人和50多戶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1.8萬余元。
2013年,退役軍人高鑫和朋友在家鄉合伙創業,初期因資金和技術匱乏,村里“退役軍人之家”迅速幫他們聯系了農村信用社貸款,并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如今,高鑫的企業總資產達數千萬元,連續4年被評為“誠信企業”。高鑫說:“退伍后依然能感受到戰友的情誼,‘退役軍人之家’是我們安居樂業的后援團。”
筆者了解到,2013年以來,益陽市首批試點已建成25個“退役軍人之家”示范點,未來兩年將在全市1184個行政村實現全覆蓋。這幾年,“退役軍人之家”共組織退役軍人技能培訓1200余場次,扶持退役軍人興辦各類經濟實體560多個,協調引進項目40余個,帶動近4000名退役軍人和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涌現出了一批退役軍人致富創業先進典型。
益陽軍分區政委曹友華坦言:“退役軍人經過部隊嚴格教育訓練和重大任務考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軍分區、人武部作為退伍老兵的娘家,為他們做好服務保障責無旁貸,建設好并發揮好‘退役軍人之家’的作用,能讓退役軍人情感上有歸屬,事業上有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