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安倍宣布年底訪問珍珠港時,外務省官員曾告訴媒體這是“在任首相首次訪問珍珠港”。等到安倍真正成行前,日媒又尷尬地糾正,這只是“首次去亞利桑那紀念館舉行慰靈活動的在任首相”。 在安倍之前,已有3位日本首相“低調”來過珍珠港。據《紐約時報》本月初報道,1951年9月,時任首相吉田茂在參加完《舊金山和約》簽訂儀式后,回程途中訪問珍珠港。1956年10月29日,時任首相鳩山一郎從莫斯科回東京途中訪問過珍珠港。1957年6月29日的《夏威夷報知》英文版還報道過時任首相岸信介訪問珍珠港的消息。
路透社24日稱,安倍近來“超級活躍”,珍珠港之訪絕對不只是尋求“治愈時刻”,日本國內的鷹派還是希望日本在世界舞臺上發揮關鍵作用。富士電視臺24日盤點日本2016年外交時表示,無論是即將失去美國主導的TPP,還是前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日俄談判,日本都面臨多種結果可能,但從安倍內閣的角度看,牽制中國仍是外交任務的主線,“現在也只有強調牽制中國,才能有效地統一決策行動和輿論”。
加拿大《環球郵報》專欄作家康拉德·雅卡布斯基24日撰文稱,安倍和奧巴馬將把珍珠港會晤視為兩國最終和解的時刻,盡管二戰期間日美曾是相互痛恨的敵人??道抡J為,安倍想以此提醒指責“日本在防務事務上搭美國便車”的特朗普“誰才是美國的真正朋友”,但包括特朗普在內,全世界都不會聽到來自安倍的道歉,因為這對日本自民黨民族主義羽翼下崛起的安倍來說,仍是“過分要求”,畢竟這個國家與德國不同。他提到安倍2013年12月26日參拜靖國神社不僅激起中韓等國強烈憤慨,也讓華盛頓正式表達“失望”??道聦懙溃?ldquo;盡管訪問珍珠港等舉動可能被解讀為和平姿態,但安倍也有意趁機向中國發出警告,即中國仍然無法對抗被美國支持的日本。”
據共同社報道,超過50名日美等國歷史學者12月25日聯名向安倍發出“質問書”,他們認為,安倍如果去“慰靈”被日本殺害的美國人,也有必要向中國、韓國等亞洲各國的戰爭犧牲者表示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