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工農紅軍進行偉大長征的隊伍中,有一批特殊的戰士。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語言和膚色有別,但他們都參加了中國紅軍的長征。在這些參加長征的外國人中,有德國人奧托·布勞恩(李德),越南人洪水,朝鮮人畢士悌、武亭,英國人魯道夫·勃沙特,還有加拿大人阿諾利斯·海曼,德國傳教士海因里希·凱爾納等。在長征的隊伍里,至少還有30名朝鮮籍的紅軍指戰員參加了長征。
李德,德國人,原名奧托·布勞恩。受共產國際派遣,1932年到中國。1933年9月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共中央軍事顧問。在博古等人的支持下,掌握中央紅軍的指揮權。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照搬國外經驗,導致失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是負責軍事指揮的“三人團”成員之一。在遵義會議上受到嚴厲批評。遵義會議取消“三人團”后,任中央縱隊觀察員。1935年10月19日,李德隨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陜甘根據地的吳起鎮(今吳旗鎮),成為走完長征全程的西方人之一。到達陜北后,李德任中央軍委軍事研究委員會委員、抗日軍政大學教員。1939年離開中國到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后,李德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1953年李德回到自己的祖國,恢復了奧托·布勞恩的本名。 1973年,李德出版了回憶錄《中國紀事》。在書中,他對長征進行了充分的肯定。他認為,盡管長征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從政治上來看,長征仍然是中國紅軍的一次勝利。這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功績,是中國紅軍——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軍隊的全體戰士偉大的勇敢、堅韌的毅力和革命的熱情的明證。
洪水,原名武元博、阮山,1908年10月1日出生于越南。1924年,洪水不惜拋棄富裕安逸的家庭生活,追隨胡志明來到中國,追求革命真理,投身中國革命。1927年,洪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又加入紅軍隊伍,并擔任了紅軍基層指揮員。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縱隊干部團教員。1935年6月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后,隨紅四方面軍行動。之后,洪水參加了中國的抗日戰爭,1945年參加中共七大。洪水成為世界上惟一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建軍到抗日戰爭勝利全過程的外國人。 抗戰勝利后,應越南共產黨的邀請,洪水回到祖國越南,參加越南的抗法戰爭,被授予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1950年洪水再次回到中國工作,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戰斗訓練》雜志社社長。1955年,洪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成為同時擁有中越兩國將軍軍銜的第一人。
畢士悌,朝鮮人。曾用名畢斯蒂、金勛、楊林等。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縱隊干部團參謀長。長征到達陜北后,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參謀長。1936年2月在戰斗中犧牲。
武亭,朝鮮人。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軍委第一野戰縱隊第三梯隊負責人。1934年12月調任紅三軍團炮兵營營長。長征到達陜北后,曾入紅軍大學學習。1945年12月回國。
勃沙特,瑞士人,后移居英國。全名魯道夫·阿爾弗雷德·勃沙特·比亞吉特。1935年11月隨紅二、紅六軍團參加長征。1936年4月離開部隊。勃沙特后來將自己的這次經歷寫成《神靈之手》一書在英國出版,稱贊紅軍英勇善戰、紀律嚴明。
?。ㄗ髡撸很娛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研究員 姜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