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檔案還原史實
《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實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日兩國政府和兩國專家曾經對聯合調查確認侵華歷史相關史實,推動中日和平友好事業發展進行過長期不懈的努力。
1995年,在日本時任首相村山富市支持下,日本政府實施了為期十年的“和平交流計劃”,日本外務省決定設立日中歷史研究中心,中國外交部則委托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協助日方研究的中方窗口,與日方聯絡協商相關事宜。
1997年,經過中日雙方協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正式建立了“中日歷史研究課題”,通過課題指南形式,在國內公開招標研究者。1998年起,通過年度課題招標,每次均有15至20項課題申請獲得通過。其中由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單位搜集、編纂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是其中較為全面的歷史文獻。
1934年出生,今年已82歲的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憲文,如今還擔任著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院長一職。回憶起他曾經作為《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主編的那段經歷,精神顯得十分振奮。
“課題編委會成員曾分赴美國、日本、德國、英國以及臺灣等地檔案館、圖書館和史料機構獲取了大量文獻檔案,僅從海外搜集的就有1000多萬字原始資料,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張憲文說,史料不僅搜集了較為完整的南京保衛戰中方作戰計劃、戰斗方案、作戰命令以及戰斗詳報、戰況報告,搜集了大量掩埋大屠殺遇難者尸體的資料,還搜集到了大量侵華日軍官兵的日記、書信、回憶和證言,搜集了一批英、美、德等國新聞記者的公開報道和傳教士、教師、醫生等的日記、書信等史料。“這些史料不僅是日軍在南京實施暴行的真實記錄,也是日本右翼無法翻案的鐵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