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發布的最新年度國防支出報告稱,中國2016年的國防支出為1917億美元,并預測到2020年時達到2330億美元,比2010 年增加一倍,將超過所有西歐國家國防支出的總和。該報告還預測,中國國防預算到2025年將超過除美國之外所有亞太國家總和。
2016年美國的國防支出為6220億美元,英國以538億美元排第三,印度位列第四,為507億美元。此外,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分別以487億美元和484億美元排在第五和第六位。日本今年國防支出是417億美元,排名第八。
西方國家對中國國防預算的評估往往高于中國公布的數字,中國2016年官方公布的9540億元人民幣,合1460億美元。對于西方夸大中國國防預算數字,北京通常很不高興,將這歸入西方輿論宣揚“中國威脅論”的表現。
不過客觀說來,中國的國防預算和有效國防實力都未讓美國感受到真正的“威脅”。從特朗普近期幾次戳“一個中國”政策的表現看,美方對中國仍充滿戰略傲慢,而這種傲慢的來源最大的一部分來自美國對華軍事優勢。
中國軍費數量在往上走,但是我們的軍備存量太少了。日本的軍費雖然已比中國差了一個級別,但是中國軍力對日形成絕對優勢尚需時日。加上有美日同盟做依靠,東京在東海方向的對華軍事挑釁頻頻發生,東海發生擦槍走火的風險已經相當現實。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被美國“盯上了”,視為最大潛在戰略對手。美國正在將大部分軍備調往亞太方向,通過壓力脅迫中國讓步,這種思維已在華盛頓的對華政策中打下深刻烙印。
美對華施壓的底牌是軍事實力,它不斷通過在南海宣示航行自由等行動向中國炫耀肌肉。特朗普想要中國在經貿上對美讓步割肉,卻一竿子打向“一個中國”政策,實際上還是恫嚇中國,話沒說卻握著軍事牌要來“摳底”。中美這樣的大國輕易不能打仗,一方形成戰略決心后,都要試圖“不戰而屈人”。威懾力往往具有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