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各大平臺與標準之爭
關于智能家居的標準之爭,在海外毋庸置疑將仍是由iOS和Android操作系統主導市場。而在中國,由于涉及到國家安全,必定會有自主的標準出現。
2014年,蘋果發布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主要包括智能家居的通用協議、安全配對,Siri控制接口等。Homekit在手機操作系統上搭建合理的架構,可與通過認證的智能家居產品配對,用戶可以通過iPhone、iPad和Apple Watch上的應用軟件或者Siri語音直接來控制智能設備。
蘋果通過HomeKit平臺制定了標準,開放出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系統部分底層。HomeKit主要開放了兩個應用接口,一個是Wi-Fi配置接口,開放底層協議后,Wi-Fi設置將會自動發現、識別新設備,選擇網絡并連接,用戶不用任何操作,甚至無需輸入Wi-Fi密碼,設備就能簡單輕松連接上網;另一個是負責語音控制的 Siri接口。
HomeKit仍處于試水階段:第一階段首先進行產品的接入,第二階段將完成各個廠家的智能家居設備在iOS層面的互動協作,可實現跨品牌、跨品類的互聯互通,無需廠家之間直接對接。平臺為智能硬件開發商、第三方開發者留下了巨大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目前,HomeKit在執行遠程控制時必須通過Apple TV才能實現,針對中國市場無法使用的情況,HomeKit或將采用變通方案。
在今年的Google 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宣布了IOT(物聯網)戰略Weave協議。在智能手機領域,谷歌憑借Android成功打造了占據市場80%的移動生態環境,如今也希望在物聯網領域構建自己的王國。谷歌正試圖建立一套開源的標準,將與安卓系統更好地融合,安卓手機將可以輕易發現設備,實現設備之間的互通互聯。
2014年收購Nest后,谷歌啟動“Works with Nest”計劃,試圖打造以Nest為中心的智能家居平臺,進而推廣標準。但無論蘋果還是谷歌,目前接入的都是一些明星單品,如Dropcam攝像頭、Pebble智能手表、August 智能門鎖、Jawbone智能手環等智能單品,其體驗仍處于初級階段。這一點與中國情況類似,智能產品還只是科技愛好者的天下,與普通大眾之間仍存有巨大鴻溝。
從全球的情況來看,中國物聯網的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甚至在智能家電領域還具有絕對領先優勢,包括芯片應用、云端技術等等。在小米等中國互聯網企業刺激下,中國的家電行業相對于海外同行有了更強的緊迫性,家電聯網、智能家居方案等方面實質上已經超過美國。
在國內,進軍能家居領域,并進行戰略布局的企業大致有這樣幾類:電商行業,如:京東、阿里;互聯網公司,如騰訊、百度、360、樂視等;家電巨頭,如美的、格力、海爾、TCL、格蘭仕等;手機平臺,如華為、聯想、魅族、中興、酷派等,都希望快速建立智能家居平臺和互聯互通的開放生態系統,搶占智能控制的入口,做一站式智能生活服務,以期在智能時代形成規模優勢。談智能家居自然少不了跨界公司小米,小米集手機、互聯網、電商屬性于一身,需要單獨拿出來談。
第一類:電商
京東2014年成立了智能集團NSNG,NSNG意思是“No Smart, No Goods”,主要圍繞智能硬件開展業務,核心業務包括京東智能云、JD+計劃和京東微聯超級APP。同時,京東還推出了智能創業孵化、技術平臺支持、產業鏈整合、金融投資、渠道推廣的戰略布局。消費者可以用京東微聯APP控制所有接入的智能產品,實現跨品牌跨品類的互聯互通、大數據集中管理、智能場景化開放服務。作為B to C 以3C家電起家的銷售平臺,京東在物流體系、售后服務方面具備天然優勢,用戶在京東渠道購買大家電非常放心。
今年4月,阿里巴巴整合天貓電器商城、淘寶眾籌、阿里智能云等業務部門,宣布成立阿里巴巴智能生活事業部,集成了強大的電商銷售資源、云端數據服務、內容平臺,力圖打通全產業鏈。憑借成熟的用戶購買習慣、支付習慣,以及足夠大的流量導入等優勢,阿里將加快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的孵化速度。
第二類:互聯網
騰訊主要利用QQ物聯和微信互聯做接入智能硬件的嘗試,兩個團隊各自沖鋒。“QQ物聯”智能硬件開放平臺連接應用、智能硬件、線下服務,構建以社交網絡為起點的智能硬件生態圈。微信互聯接入的智能硬件包含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智能家電產品和智能健康類產品,曾經做過企業公眾號以及“我的設備”官方公眾賬號的嘗試,未來可能將賦予每個智能設備一個微信號,出現在通訊錄入口下,用戶通過微信可以實現對所有產品的控制,而且推送和分享功能將繼續發揮優勢。微信已經成為一個超級APP,用戶幾乎所有的時間和使用習慣與它深深地融合,將來很可能作為天然的IOT入口。
百度發布的“Baidu Inside”智能硬件合作計劃,為生態鏈上的設備提供云存儲、智能識別、智能檢索、LBS等技術和數據支持以及用戶支持。百度逐漸將投入從硬件轉向了人工智能,多年來專注于人工智能、百度大腦,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和大量的數據,用戶的搜索數據庫非常豐富。當設備都聯網互通后,百度再發力時,它在數據挖掘和分析上的優勢就會充分體現。
360上線了智能硬件官方平臺“360商城”,同時啟動了智能家居戰略。從360智能路由器、360智能攝像機到大神手機,周鴻祎在智能硬件方面布局已久。基于現有安全、大數據、云服務等,周鴻祎表示要借助現有優勢,并投資百億打造一個開放的智能家居生態圈。同時,當家電聯網真正達到一定數量,必然會出現安全隱患問題,360在物聯網安全方面將會有所建樹。
今年7月,以電視內容起家的樂視召開了樂視生態•開發者大會。樂視打造了“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垂直整合生態,擁有海量的高價值用戶、智能終端系統、大數據服務、云計算等生態優勢。隨著平臺的開放,樂視生態延升到了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領域。為打通設備間邊界,樂視推出智能硬件服務平臺——樂視智能硬件云,設備接入該平臺后,可以和不同廠商的設備互動。同時,跨終端的超級APP——樂居家,將輕松實現對各種智能家電的統一管控。
第三類:家電
美的推出了M-Smart戰略,以智慧、健康、節能為核心,并擬定了四階段的推行計劃,實現從各品類聯網、單品類自動控制,到智慧管家自動控制,直至社區、商店、醫院等生態圈的交互應用,最終目標是構建全新智慧家居生態圈。將豐富的白電產品群打造成“空氣智慧管家”、“營養智慧管家”、“水健康管家”、“能源安防智慧管家”四大智慧家居管家系統。
海爾2014年發布了U+智慧生活開放平臺,將多種服務入口統一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并貫徹到產品設計、開發、制造、物流配送等環節,為用戶提供全流程體驗。海爾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是全球首個智慧生活操作系統,涵蓋整套智能家居解決方案,U+解決方案包括以空氣盒子為代表的"U+健康空氣全套解決方案“、以智能冰箱為中心的"U+膳食綜合解決方案"、由熱水器、洗碗機組成的"U+水生態系統解決方案"、洗衣機、烘干機組成的"U+衣物護理解決方案";電視和平板電腦組成的"U+家庭娛樂解決方案"等。
今年4月,TCL與控股子公司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TCL通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資9,000萬元于香港成立合資公司,并通過該公司于中國境內投資成立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作為智能家庭項目的營運實體,TCL將正式推出智能家庭APP“智趣家”,抓住用戶需求痛點, 打造最貼近市場需求的智能家庭應用。
格蘭仕也發布了G+智慧家居平臺,支持格蘭仕全品系家電的云接入服務,通過云端大數據分享,全產業鏈伙伴都可以更精準把握市場、服務消費者、擴大合作。作為智慧生活的入口,平臺會與微信、微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為消費者構筑一個更加開放、便利和安全的智慧家居生態圈。
近兩年,眾多一線家電品牌、互聯網大佬紛紛開始對智能家居謀篇布局,跑馬圈地,發布了各自的戰略計劃,這種行業亂象可能還要持續三到五年。平臺和統一協議并非一蹴而就,演進過程將會是強勢集團形成行業聯盟,再上升成為行業標準,在未來的一段磨合期內,競合關系將會長期存在。
在國內,必然會出現我們自己的行業標準。至于國家是否會推出一個標準,標準最終到底是什么內容,什么時候推出,一切都還尚未可知,我們拭目以待。
一家公司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
最特立獨行要數以小米為代表的跨界公司,作為一家手機公司,它同時也是互聯網、電商、智能硬件公司。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拓展,一方面尋求與美的這樣的“傳統“家電廠商進行資本、技術方面的深入合作;另一方面,通過直接投資、孵化小米生態鏈上的創業企業來豐富產品種類,比如小米智能體重秤、小米空氣凈化器、安防套裝、插座、燈以及最近剛推出的小米凈水器等。用雷軍的話來說,未來5年將投資100家智能硬件公司,小米模式是完全可以復制的。
小米涉獵諸多領域,以跨界的模式顛覆了傳統行業的運作規則。雷軍擁有毒辣老道的眼光,對方向和趨勢的把握非常精準,值得學習和尊敬,他帶領小米在時代的風口創立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可惜的是,雷軍的眼光足夠深遠,但格局還不夠遠大。作為曾經成功的天使投資人,雷軍將投資人思維運用得爐火純青。小米陸續投資了大量互聯網細分領域的初創公司,借助自有品牌、流量、粉絲資源優勢,將現有的流量變現,小公司快速轉型為高估值企業,像移動電源、小米手環都是利用這樣的模式運營的。用極低的成本去投資潛力股小規模公司,占不少股份,通過小米平臺快速擴大資本。
然而每投資一家公司做一款產品,就傷害到這個行業的“友商“們,比如做空氣凈化器,把整個家電行業得罪了,做插排又得罪了公牛、鴻雁這些傳統公司。雷軍曾經公開表示了對極致的理解,認為極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在智能手機、智能硬件等領域,小米將全行業作為競爭對手,試圖以低價來擊敗對手。
與智能手機不同的是,智能家居、智能單品并非是剛需產品,而且涉及面廣,生態鏈長,在這個領域以小米手機的打法并不適用。一家公司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開放才是出路。可惜的是,雷總在創造“小米帝國“的策略上失算了,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蘋果所有的布局都是為了打造最優的用戶體驗,使用戶更具備粘性。它擁有既開放又封閉的生態系統,在用戶體驗上是閉環式,而生態圈則是完全開放共享的模式,包容吸納各類廠商,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如果當年小米不拘泥于眼前利益,心態更開放包容,像蘋果一樣專注將手機、平臺、粉絲運營、用戶UI等做到極致,憑借基數強大的粉絲用戶、豐富的銷售渠道,必然將吸引業界最優秀的產品合作。并通過與各類廠商品牌進行開放合作,開放小米商城,達到共贏局面,就有機會成為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領域真正的龍頭企業,成為物聯網時代的BAT,可惜小米已與這樣的良機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