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的收集如何界定?數據如何利用?
如果一個企業有高尚的愿景,不管是以人類進步為目的,還是怎么樣都是極好的。但你始終還是不要忘了,資本家的核心追求永遠是盈利,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當大數據展現出足夠的商業價值的時候,以何種方式采集數據、這些數據將要涉及個人的哪些方面將變得與我們每個人的隱私密切相關。
在利益的驅使下將會有兩個問題顯現出來,一個是數據的收集如何界定,一個是收集之后的數據如何利用。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成千上萬個有名的沒名的公司未來可能面臨的,這些企業如何抉擇、法律是否能夠有效約束,或許將決定未來是否能擁有一個安全的信息環境。
數據收集如何界定?通常企業會說我們收集用戶的數據僅僅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戶,這在法律上是可以被允許的。但問題是,我們只是聽到了一個承諾,后臺程序真正怎么做,代碼真正怎么寫,普通用戶難以知曉。另外,抓取用戶的瀏覽記錄來精確推送廣告是否也能劃分到“更好的服務用戶”這個概念范疇里?我不是學法律的這方面我的確不專業。但是從一個被精確推送廣告“強奸”的用戶角度來說,我是被動的,不情愿的,并且無力反抗的。
收集的數據如何利用?我認為作為企業,你可以充分的分析用戶訂單的類型、購買產品的趨勢去研究市場從而把握先機,這是一個很好的利用數據的方式。但是如果企業腹黑一點,通過各種隱秘的手段將數據分析后變著花樣的推送廣告、誘導消費,甚至是與其他公司“合作”交換已采集數據用戶的方式追逐利益則變得很下流。很重要的一點,成千上萬的公司如何保護采集到的數據?我一直在想的是,連蘋果、微軟這樣的全球性企業每天都面臨著巨大的數據安全壓力不敢掉以輕心,那些小有名氣的、沒名的、初創的企業是如何敢做出一款智能手環、手表,就開始收集用戶數據,又保證這些數據不發生意外的呢?!
來自一名企業家的自述
我曾經與一位圈內資深的創業企業家聊過他對創業和未來大數據的看法。他那種急于制造財富而迫切收集用戶數據的論調令我印象深刻。他的一席話也正放映了當下這個時期一部分創業人希望利用數據構筑利益鏈條而美其名曰建設“大數據”的共同態度。
他說:“在如今的科技圈創業,你一定要選擇小眾的行業進行創業,一方面是當下硬件產品你會獲得一個短暫的無競爭的空白市場,你的硬件會更容易成功。接著當硬件成功,得到一部分用戶追捧之后,通過設備對用戶使用習慣的捕捉洞察,你的數據生態鏈也將順利的成型。”
“比如,我們是做母嬰智能硬件的,你可以通過咱們的設備了解到哪些用戶使用了我們的產品。由于他們希望有更精確的監測功能,所以這些用戶在輸入年齡、孕期、體重、身高甚至是有些私密的信息的時候都能保持盡量真實,這樣的真實數據實際上會在未來呈現出非常大的價值。”
“我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在下代產品上市的時候推送我下代產品的廣告,作為使用過前代產品的用戶他們一定會發揮老用戶帶動新用戶的作用。我還可以利用這些真實數據與大的醫療機構、其他母嬰用品廠家、甚至是產后減肥機構去合作,我定向的幫你給這些真實用戶推送信息,然后收取一定的費用,實際上我已經從硬件廠商就過渡到硬件+互聯網的結構中去了。未來隨著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加、用戶數據的積累,這些數據所產生的價值或許將超過硬件本身,這就是我為自己構筑的藍圖。”
所以,你的數據就是這樣被誘導輸入、被肆意收集、明碼標價產生利益。這其實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家所理解的大數據給他們盈利帶來的意義。如果你看懂了這個“游戲”,我想我無需更多評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