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元素結(jié)合南方刻紙手藝,再加上花燈工藝,長汀縣童坊鎮(zhèn)彭坊村這門有200多年歷史的傳統(tǒng)(鑿)刻紙龍燈手藝,20日晚再度舞動。
這刻紙游龍燈是由清康熙年間彭氏第十五代先祖彭景周,將泉州剪紙藝術(shù)、元宵花燈藝術(shù)融合在龍燈上,并加以創(chuàng)新組合而成的,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整條龍的骨架都是用細長的竹篾扎成。其中龍頭、龍尾的表面多采用扎、剪、貼、裱的工藝制成,而龍身表面則采用了“刻紙”的制作工藝。龍身則是由各家各戶制作的紙龍燈合成。
今年的三條火龍,是彭坊村當(dāng)?shù)?00多條板凳,扎上600多盞刻紙龍燈,組成了公、母和子三條長龍前來參演。火龍飛舞,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海峽導(dǎo)報記者康澤輝通訊員黎壽欽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