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冬年酒,是客家人冬至日的重要內容。客家糯米酒,是哺育客家人成長的重要飲料。過去的客家人從出生到死都離不開糯米酒。客家先民都住在大山里,正所謂“無山不居客,無客不居山。”家家戶戶都用山泉水自釀糯米酒。
在千百年的實踐過程中,客家人發現,冬至日的山泉水因氣候和地溫的關系,水質特別清純。水溫與水分子特別適合酒餅發酵。所以這一天放水的酒娘(拌以酒餅壓入酒缸發酵了的糯米飯)化得特別干凈,瀝出的酒量特別多,酒色特別金黃,酒味特別醇厚,營養特別豐富,存放的時間特別長,存放地點適合三年不壞,放置時間長的米酒則是呈暗紅色。時不時還有人釀出“烏龍過江”來(一種數月超量而舀不完的酒)。于是,每年冬至日,挑山泉水放酒的習俗流傳至今。客家米酒是純手工釀造、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的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千百年來,客家女子生孩子坐月子還有吃米酒煮家雞的風俗,既營養又有催奶、養顏作用。
閩西客家人的釀酒歷史悠久,其獨特的客家酒文化是客家文化中經典的一部分。 客家人好客,但凡有人登門,都喜歡用自釀的米酒來招待客人。一直到現在,逢年過節,米酒依然是飯桌上必不可少食物。
客家米酒是一種度數不高(十幾度),還可以溫熱來喝的酒。冬天的南方寒冷潮濕,一杯熱呼呼的米酒下肚,寒氣立刻被驅散,渾身發熱。
熱呼呼的客家米酒喝起來很舒服,往往喝著喝著就容易喝多了,興盡之后,沉醉不知歸路……
【簡單介紹下小編家米酒的制作過程】
碾 米
客家人每年都會在田里種上精選糯谷,待秋收后到碾米廠碾出新鮮糯米
浸 米
洗 米
蒸 飯
用柴火燒出來的飯是香噴噴的
淋 飯
拌酒餅(曲)
酒餅(曲)就是我們說的酵母,酒餅要碾粹再拌哦
落 缸
落缸發酵個10天左右,等飯發酵成酒娘了再兌山泉水拌勻(如20斤糯米,這時再兌個8斤左右的水),最里面右邊那缸就是加水后拌勻的,再發酵個5-8天,發酵的時間不同釀出來的味道也有差別哦。其實到最后糯米和山泉水的比例通常是1:1(浸米和淋飯時也有水滲透進米里了),這樣釀出來的酒才可保存永久。為什么有些人釀制的米酒只能保存幾個月甚至是一星期,就是因為水的比例多了,若只有幾天而且很甜的那種就要考慮加東西勾兌了,這就是很多人喜歡喝陳年老酒的原因了。
出 酒
過濾出酒,濾出的渣就是我們說的酒娘了,小時候拿來配飯味道可好了
煮酒封缸
煮開時的酒香是最濃的,酒香飄過大街小巷,鄰里們順著酒香就能過來小酌幾杯。過濾出來的米酒可要先煮開冷卻再裝缸密封保存哦,這米酒放置個幾年是沒問題的,如果是放到窖里存個五至十年就是傳說中的“女兒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