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堅基藝術團表演的《舞春牛》獲金獎。 記者 馮曉銘 攝
由堅基藝術團表演的《舞春牛》獲金獎。記者 馮曉銘 攝
19日,省第五屆嶺南舞蹈大賽“單雙三”組別決賽在河源桃花水母大劇院上演,19個優秀節目同臺競技。舞蹈精英們充滿濃郁嶺南文化特色的表演,既突出了傳承傳統藝術,也弘揚了地方特色,為觀眾奉獻了一場舞林盛宴。
群英薈萃
高手對決震撼全場
隨著輕快的音樂聲,舞蹈《新書包》為嶺南舞蹈大賽雙人組比賽拉開了序幕。在表演類作品中,有以紅色為主題背景的《小巷·1937》、《宗師》、《聽風者》,也有以歡快曲調為主的《新彩云追月》、《舞春牛》,還有《俠者黃飛鴻》、《畫雀》、《釵頭鳳·念》等優秀作品,一個個精彩的節目點燃了觀眾的熱情。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我省嶺南舞蹈創作的喜人成果,弘揚了嶺南文化,舞蹈演員精湛的技藝收獲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演出十分精彩,舞蹈演員的水平很高。”剛剛觀看完比賽的鄭女士對記者說,自己非常喜歡舞蹈,20多年前還去其他地區參加過舞蹈比賽。如今能夠在自己的家門口觀看這么專業的演出,非常開心。8歲的小舞蹈演員郭詩語在媽媽陪同下觀看了表演,她非常羨慕臺上的哥哥姐姐們的表演,希望以后也有這樣的登臺機會,能夠更多地向他們學習。
據悉,本次比賽邀請了多位國家級和省級在藝術領域具有較高成就和影響的專家,從專業的角度對參賽節目進行評選,評選圍繞表演和技術進行現場打分,其綜合成績作為參賽代表隊的最終表演成績。大賽評委會主任陳翹說,本次比賽亮點突出,多個參賽作品緊扣主題,演員們跳得非常棒。這場比賽將增強全省民間藝術創作的信心,對弘揚客家文化和嶺南文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悉,本屆嶺南舞蹈大賽秉承“出人才,創精品”的宗旨,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持續實踐舞蹈比賽與地方文化發展相結合、共同繁榮文化事業產生了積極影響。
同心協力
幕后團隊精謀細算
半年的籌備,三個月的準備,一天的沖刺,所有工作人員加班熬夜,做計劃、出創意、摳細節……以確保讓省第五屆嶺南舞蹈大賽在我市舉辦期間的每個細節都不出紕漏。“組委會的工作人員非常盡職盡責,熱情好客。而且河源很漂亮,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深圳市福田區舞協領隊王老師說。
據了解,大賽組委會下設6個工作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市政協主席龔佐林和市委宣傳部相關領導多次召開協調會,為大賽的順利舉辦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本次大賽也得到了市公路局、市衛計局、市食藥監局、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局和抗戰老兵志愿者團隊等多個部門的支持,他們精細分工,不分晝夜,不斷改進和完成比賽相關的各項工作。
此外,組委會還為觀眾及演員們播放了我市相關的旅游宣傳片,對宣傳河源良好形象,擴大河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繁榮我市文藝事業,都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相關新聞
河源客家舞蹈《舞春牛》獲金獎
客家山歌、一個放牛娃、兩頭老黃牛,歡快的舞步,熟練的舞蹈技術,演繹了客家鄉村春耕生活,這是我市堅基藝術團參加省第五屆嶺南舞蹈大賽“單雙三”組別比賽精心創作的《舞春牛》中的精彩場面。三個活潑的大男孩的精彩演繹獲得觀眾和評委的認可,獲得了金獎。
據了解,《舞春牛》的表演者韋仲勛、林詩杰、張睿陽是我市大型舞臺夢幻劇《桃花水母》的重要演員。自今年11月開始,他們不僅要參與《桃花水母》的表演,還要練習參賽舞蹈。“平時都是利用下班時間來練習,一般會排練到凌晨。”三位主演不約而同地說。同時,他們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和同行之間互相切磋舞技。
談及當初的創作思路和想法,《舞春牛》的編導之一陳華介紹說,
創作《舞春牛》舞蹈是將客家文化和客家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再結合演員本身的特質,將客家人淳樸、勤勞、善良的品質完美地展現出來。“《舞春牛》緊扣比賽主題,是本次比賽的一大亮點。”省舞協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編導陳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