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圍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一種,另外兩種是客家排屋和福建土樓。
位于江西龍南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關西圩旁的關西新圍,始建于1798年(清嘉慶三年),于1827年(道光七年)完工,歷時近30年,系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
關西新圍是迄今國內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有代表性的贛南客家圍屋。
網友“寒冰如詩”日前發布微博分享他的旅行經歷稱:
圍屋,既是客居先民對所居之地不安全的一種防范,也是對安居安定生活的一種期待。
在關西圍屋的高墻深巷、回廊曲道里穿梭游走,我深深被客家先民的智慧謀略所折服。
“獨在異鄉為異客”。一個“客”字,道出了中國文化中客居的惆悵,也道盡了客家人身份的尷尬與身世的艱辛!
在艱難的家族遷徙中,客家人的生存發展智慧在“圍屋”里表現得淋漓盡致,它把當下的生存安全與對未來的美好設想都構建在圍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