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時節,暑氣逼人,連城縣廟前鎮廟前村河邊新建成的公園里,鮮花盛放,垂柳依依,假山拱橋,曲徑通幽,大批群眾在乘涼、漫步、跳廣場舞,這個全縣少有的江心農民公園,成為廟前鎮當地群眾避暑休閑勝地,農民公園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
農民公園坐落于廟前村寨下,離鎮政府600余米,四周河道圍繞,就像一艘停泊在水面上的巨輪。2015年以來,廟前村兩委通過向上級爭取項目、發動社團企業和鄉賢群眾捐資、捐物以及村財投入,多方籌措資金700多萬元,建設集休閑、健身、娛樂為一體的農民公園,公園中建有一宮(天后宮)、一像(媽祖石像)、一亭(光榮亭)、一戲臺(朱毛紅軍擴紅演講臺)、一泉(紅軍泉),逐步建設成為“園在船中,船在水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集休閑、健身、娛樂為一體的農民公園,到今年基本建成,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數。
廟前村地處廟前鎮政府所在地,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1189戶、總人口4215人,每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5萬余元,農民年人均收入10850元。近年來,村黨支部始終把精準脫貧、美麗鄉村建設貫穿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過程,用足、用好、用活村里豐富的紅色資源,著力打造“孔清祠”等7處富有紅色文化歷史教育意義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基地,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步伐。如今,在這座美麗的公園內,留存有當年朱毛紅軍擴紅演講臺,古樸的老戲臺,記載著廟前人民革命的歷史。1929年5月2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在位于農民公園的天后宮召開群眾大會,宣傳革命,號召青年加入紅軍隊伍,打土豪、分田地,激起了連南人民革命熱情,鼓舞了一股參軍熱潮,英勇的廟前兒女在廟前溪畔吹響革命的號角,也成為如今鄉村振興的無窮精神力量。(記者 傅長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