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連城縣林坊鎮廬屋村海軍家庭生態葡萄園,游客體驗采摘葡萄的樂趣,現場洋溢著歡聲笑語。
海軍家庭生態葡萄園負責人劉海軍介紹,他高中畢業后去廈門從事汽車美容,2013年返鄉投入20余萬元蓋起占地5畝的標準大棚,引進種植夏黑、巨峰葡萄品種。他學習先進栽培方式,采用重施基肥、地膜覆蓋、多蔓上架、生物防蟲、葉面追肥、增強抗性等管理技術,使葡萄成熟期提早近30天;因果粒紫黑色,香甜柔軟,含糖量高達16%,引得一批又一批體驗生態旅游的市民進園,以每公斤20元的價格自助采摘。“借助農旅融合的東風,平均畝產鮮葡萄1500余公斤,畝產值在3萬元。”劉海軍說。
一人致富不算富,萬紫千紅才是春。作為村里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劉海軍2021年帶動本村6戶村民種植26畝葡萄,總產值78萬多元。如今,林坊鎮的魏坊、橫坑、廬屋、張坊、李豐、林塘、林聯等村依托省道506線旁交通便捷優勢,發展葡萄產業面積310多畝,總產量達46.5萬公斤,年總產值744萬多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集農業開發、生態旅游、休閑采摘等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生態基地。
為助力林坊鎮農旅融合發展,廬屋村“兩委”爭取到交通運輸部門支持立項總投入87.4萬元,目前完成鄉道131廬屋村至506省道路段的道路提級改造工程。將原先3米寬的破損路改造成6米寬路面。路暢了,自駕車進村采摘葡萄的游人更多了,一條農旅融合的增產增收致富新路也在當地徐徐展開。(福建日報通訊員 鄒善水 吳志祥 張立翔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