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產業項目、民生項目吹響開工號角,企業開足馬力忙生產、趕訂單。昨日,走進位于龍雁組團銀雁新城的福建亞合工貿有限公司,所有機器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工人們嫻熟地操作著設備,正在生產長效藥物防(驅)蚊蟲蚊帳,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新年伊始,新羅全區上下鉚足一股“虎勁”,以加速度全力沖刺首季“開門紅”,力促經濟高質量發展。
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要爭先!
按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新羅區以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中快進、爭先進位為總要求,制定出臺《2022年第一季度“開門紅”工作方案》,細化21個主要經濟指標任務,明確了7條工作措施,并在節后上班第一天召開全區第一季度“開門紅”工作推進會,凝聚抓早共識,層層壓實責任。
與此同時,該區以項目攻堅“5+1”專項行動為抓手,堅持投資拉動“第一引擎”,樹牢“項目為王”發展理念,建立“一項目一專班”,制定“一項目一清單”,抓緊抓實“5個100”,大力推進項目攻堅“大策劃、大招商、大推進、大服務、問題大解決”五大行動和企業用工服務專項行動。
為順利實現首季“開門紅”,該區全力打好政策措施“組合拳”,千方百計穩投資、促生產、增財力,建立區領導掛鉤重點項目機制,狠抓136個(年度總投資235億元)省市區重點項目。借助對口幫扶(支援)平臺和政策支持,聚焦“老區+灣區”,發揮產業轉移聯絡中心駐點作用, “一把手招商”“鄉賢招商”,力爭好項目落地。圍繞“一老一小”、組團開發、水利、農業農村等領域,深化項目儲備,策劃生成強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重大項目。該區堅持深化“千名干部掛千企”活動,制定《促進2022年一季度工業生產穩定運行9條措施》,對一季度工業總產值、季度產值增量、用電量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分檔次給予一次性增產獎勵。同時,組織開展2022年糧食生產“三進三增”活動,成立良種引進推廣等8支特色農技工作隊伍,開展農業技術指導、落實扶農惠農政策,促進糧食增播、增產、增效。
精心部署、主動作為,為實現首季“開門紅”積蓄了強勁動能。國網能源互聯網產業園內,太陽電纜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設備已安裝完畢,順利進入下一階段施工進程。未來城三創園區項目現場,機械轟鳴,運輸車來回穿梭,預計6月竣工,北城片區產融結合和新城拓展的步伐不斷加快。龍工、龍凈、僑龍、海德馨等眾多企業,或在鉚足干勁忙生產,或在全速推進建項目,以項目促投資、促轉型、促發展,力保首季“開門紅”。
企業加力,職能部門全力以赴。新羅區制定招工穩工“十條措施”,努力緩解缺工企業的招工壓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截至2月13日,新羅區人社局及雁石、江山等7鎮街,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8場,累計組織295家次企業參加,提供崗位11230余個,吸引求職者1.42萬余人,達成初步意向3492人。項目攻堅“5+1”專項組、各鎮(街)及相應職能部門紛紛出真招、實招,在用地、用林、用工、融資以及氣、油、電等要素保障做足功夫,助力企業滿產超產。
“一上班即進入‘戰斗’狀態,每個人的工作計劃都滿檔了。”在龍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大樓內,工作人員一邊不停地接企業電話,一邊在筆記本上列出全天的重點工作,包括研究促進招商引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的會議,籌備近期的重大投促活動,對接企業、提供載體資源信息等。
“公司應急救援裝備改擴建項目,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不動產權證等一系列項目開工的審批手續,已完全具備開工條件,計劃在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在順利取得了施工許可證后,10日,僑龍應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提及工作組的服務贊不絕口。
新氣象、新勢頭、虎虎生威。12日,在位于新羅區鐵山上富溪大峽谷景區內,一場“浪漫櫻花國粹美食嘉年華”活動正在上演,浪漫的櫻花步道,精彩的國粹雜技表演,令人垂涎的美食,絡繹不絕的游客,成為了該區文旅產業的一抹“暖意紅”。據初步統計,今年以來,全區共接待游客145.5萬人次,比增15.29%;旅游收入實現18.48億元,比增18.08%。
“在今年1月1日舉行的招商引資項目開門紅集中簽約儀式上,有9個項目完成簽約,總投資達63.3億元。2月8日,成功簽約3個項目,總投資37.7億元。目前,總投資超75億元、計劃于近期舉行的集中簽約活動也在有序推進中。” 該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數字經濟、總部經濟、樓宇經濟也實現開年就開跑,在七街五鎮打造夜間經濟示范點工作正在推進。同時在未來城商業街投放200萬元定向消費券,加速消費回暖回補。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羅將在大干實干苦干中努力實現開局漂亮、全年精彩,以“開門紅”帶動“季季紅”實現“全年紅”。
(本組文由通訊員 溫連光 俞曉芬 馬慧慧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