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刮黃金、河流淌白銀、陽光灑珍珠……在春和景明的時節,從空中俯瞰閩西大地,我們會被眼前的景致驚艷到:一座座巨型風機在高山之巔迎風轉動,一座座水電站筑起高峽平湖舒展雄姿,一塊塊深藍色的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讓綠色能源更好地造福閩西人民!
近年來,我市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生態立市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部署要求,錨定“雙碳”目標,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立足光、水、風等資源稟賦,探索出了一條保護與發展并重、生態與經濟共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清潔能源 點亮萬家燈火
紅尖山風電場,一座座巍然高聳的風機,巨型槳葉隨著山風緩緩轉動著,在崇山峻嶺之巔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紅尖山風電場共40臺風機,單機容量2.2兆瓦,總裝機容量88兆瓦,總投資7.15億元,設計年發電量約1.68億度。”華電(漳平)能源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韓政告訴記者,從首臺風機投產至今,累計上網電量3.87億度,節約標煤約1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截至2021年,全市有7個陸上風力發電項目建成并網,裝機容量達32.16萬千瓦,風電發電量全年達6.34億千瓦時,成為落實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有效實踐。
除了風電,我市還大力開發水電、光伏、垃圾余熱發電。放眼全市,能源設施不斷完善,能源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為實施“雙循環”戰略打好堅實基礎——
西氣東輸天然氣管網建成投產,海西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漳州-龍巖段)基本建成,形成中心城市“雙氣源保障”;
以棉花灘水電站為代表的水電項目,構筑起一個一個“高峽出平湖”的壯闊景象,讓奔騰的江水轉化成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2021年,全市水電發電量達到19.66億千瓦時;
在春光燦爛的日子里,光伏板盡情蓄積著陽光的力量。至2021年底全市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47.06萬千瓦,是2015年的84倍;
在多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經過一系列高科技處理,臭氣熏天的垃圾華麗轉身為清潔的電能。2021年,全市垃圾發電量達到0.92億千瓦時,對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改善城鄉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我市綠色能源發展蹄疾步穩,電力供應結構也調整優化,清潔能源比重持續提升。數據顯示,全市清潔能源裝機比重由2015年的47.4%提高到2021年的65.4%,提高了18個百分點。
播下清潔能源種子 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我市堅持規劃引領,認真組織編制《龍巖市“十四五”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牽頭起草《龍巖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等,統籌謀劃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市發改委副主任魏富明說到,同時加強新能源項目前期謀劃,積極開展能源領域投資工程包建設,有序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陸上風電、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以及抽水蓄能儲能等新能源項目的謀劃和前期工作。
當前,新羅、長汀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羅能源互聯網產業園零碳園區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項目或已建成或有序推進。上杭縣已列入首批戶用光伏整縣推進試點縣,漳平抽蓄、新羅萬安混抽項目已列入國家新一輪抽水蓄能項目中長期規劃。利用上杭鋰電新能源材料產業優勢,規劃建設的儲能電站項目,目前正在推進相關前期工作。
根植綠色環保理念 擁抱低碳生活
把目光聚焦在車流穿梭的城市,隨處可見電動汽車行駛在干凈整潔的道路上,給人以干凈、安靜且愜意的體驗感。目前,全市共有7660輛電動汽車,駕駛電動汽車出行漸成老百姓的新時尚。
充電設施是電動汽車得以馳騁的重要保障。記者從國網龍巖供電公司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電動汽車公共充電站126座,公共充電樁1211個,專用充電樁118個,私人充電樁1749個,充電網絡已覆蓋市縣高速公路服務區,古田、土樓等主要景區及城區重點路段、大型小區、主要商貿中心。
據介紹,為進一步助力電動汽車推廣應用,我市制定出臺《龍巖市電動汽車及自行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根據方案,到2024年,力爭全市累計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3080個,努力實現龍巖中心城區及各縣(市、區)城區充電設施全覆蓋,助推龍巖“電動物流城市”建設。
“雙碳”目標下,能耗雙控將逐步轉變為碳排放雙控,對各產業全制造周期的碳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市正緊緊抓住新一輪國家支持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窗口期、關鍵期,主動對接、積極融入,著力開展綠色能源發展規劃編制,優先支持重點園區和企業使用光伏、風電等綠電資源,應用能源智慧管理平臺及綜合能源管理方式提高用能效率,通過綠電交易、碳匯交易等自愿減排機制,爭取更多的能源政策“驅動紅利”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力打造我市產業低碳競爭力。(記者 范波 石芳 通訊員 黃大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