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開的中共龍巖市第六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市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更加自覺地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不斷開創新發展階段新龍巖建設新局面。
市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這次全會上提出“打好五張牌、建設新龍巖,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龍巖篇章”,主要是基于龍巖當前的三個重大機遇和四個發展優勢。全市上下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六屆五次全會部署上來,搶抓發展機遇,發揮龍巖優勢,重點打好五張牌,全力以赴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龍巖篇章。
如詩如畫的汀江長汀河田段 融媒體記者 郭亦斌 見習記者 張學葳 攝
一、搶抓三大機遇
中央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帶來的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2021年1月24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國發〔2021〕3號),明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確定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龍巖7個縣(市、區)。
中央支持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帶來的機遇。2022年3月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3月17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發改振興〔2022〕424號),為推動龍巖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操作性很強、支持力度很大的重大政策舉措。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國發〔2021〕3號文明確提出“支持龍巖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建產業合作試驗區”,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確龍巖與廣州建立對口合作關系,我市近期將與廣州市簽訂對口合作協議。近段時間,我們爭取與廣州的互聯互通,10月11日正式開行了龍巖-廣州動車,近期將開通龍巖(連城)-廣州航班,同時正在全力推進龍巖至龍川鐵路建設,建成通車后龍巖到廣州車程將從當前的5個多小時縮短至2.5小時以內,形成與大灣區連接的重要通道。
龍巖首列中歐班列“紅古田號”在上杭紫金鐵路貨運場啟運 融媒體記者 傅長盛 攝
二、發揮四個優勢
紅色優勢。龍巖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們源源不竭的前進動力,豐富的紅色資源也為我們發展紅色培訓、紅色研學、紅色旅游等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綠色優勢。龍巖滿目皆綠意、處處是風景,森林覆蓋率達79.28%、連續43年位居福建第一,生態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全省前列。
古色優勢。閩西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為龍巖對內聯結和對外開放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了廣闊空間。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在這里交融并蓄,形成了龍巖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
特色優勢。龍巖資源稟賦好,特色產業發展基礎扎實。一產有“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鮮”等特色現代農業,長汀河田雞、連城白鶩鴨、武平百香果等農產品全國知名。二產形成了有色金屬、機械裝備兩大主導產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三產重點發展以古田紅色游、永定土樓游、長汀古城游、丹霞溫泉游等四大品牌為主的文旅康養產業。
紅色研學 融媒體記者 郭亦斌 見習記者 章宸睿 攝
三、重點打好五張牌
打好革命老區牌,著力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龍巖樣板。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紅色是閩西最鮮明的底色,弘揚閩西革命老區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示范區建設的責任所系、發展所需。
要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傳承好“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紅色基因,弘揚好“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優良作風,更好發揮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凝聚力量的作用。
要加快推動支持政策轉化落地。加密對接頻次,滾動策劃、儲備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推動對口支援等政策落地見效,切實把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紅利。
要全力打造革命老區示范樣板。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擴大雙向開放、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建設等六個方面在全國革命老區中當引領作示范。
打好綠色生態牌,著力實現生態美和百姓富有機統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是龍巖的重要品牌和優勢,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武平林改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導、親自推動的重點工作。我們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更高標準、更高水平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要推動生態保護提質。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確保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領先。深化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努力建設龍巖百姓喜愛的美麗幸福河,打造水美城市。
要推動生態品牌提升。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和林改“武平經驗”,扎實推進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長汀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爭創龍巖世界地質公園。
要推動綠色發展提速。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健全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打好特色產業牌,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老區發展根本要靠“自身骨頭長肉”,產業發展是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支撐和關鍵所在。我們要加快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要堅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整合提升文旅經濟,培育壯大數字經濟,致力對接海洋經濟。在發展“5+N”產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2+4”工業產業。深化大招商招好商行動,常態化開展重點項目攻堅戰役。
要強化創新驅動。聚焦補齊科技、人才兩大短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爭創國家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加快“才聚龍巖”行動,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要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打造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的“便利龍巖”。更加關心關注中小微企業,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打好對外開放牌,著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示范區建設的動力源泉。我們要跳出龍巖看龍巖,跳出龍巖發展龍巖,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城市。
要融入開放“大戰略”。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龍巖-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合作試驗區建設;加強與廣州市的對口合作;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完善與廈門市的省內合作機制,做深做實新時代山海協作。
要拓展開放“大通道”。加快推進龍巖新機場、贛龍廈高鐵、龍龍鐵路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抓好龍巖新機場環線快速通道、龍巖新高鐵站及龍巖紅坊現代物流產業園的規劃建設,構建高鐵、高速、航空立體交通網絡。
要打造開放“大平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深化龍臺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入實施“龍商回歸工程”“龍巖互聯網返鄉工程”,吸引更多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來巖創業就業。
打好大愛龍巖牌,著力增進老區人民福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示范區建設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辦好民生實事。在抓好就業、托育、養老、住房等民生工作的同時,突出抓好教育、醫療品質提升。
要打造“大愛龍巖”精神文明品牌。建立健全弱勢群體、困難群眾關心關愛服務體系,開展愛心敬老、愛心護蕾、愛心就醫、愛心助殘、愛心扶弱、愛心濟困“六大專項提升行動”,確保老區人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一個都不掉隊。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全域創建,努力打造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實施龍巖中心城市南部新城、北部新城規劃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要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龍巖。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堅決整治涉麻制毒、電信網絡詐騙等治安問題,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本文文字由 王尚華 王占鑫 提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