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龍巖大地,青山朗潤,碧波微瀾,景致婀娜。人們漫步于小溪河畔、東肖溪岸、永福臺品櫻花茶園……盡享盎然綠意點綴成的夏日美景,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這樣的盛景,得益于一項重大山水工程的實施——龍巖市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曾幾何時,在九龍江部分小流域,山體裸露、水體渾濁、生態脆弱等問題是那樣觸目驚心。
九龍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我國東南沿海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整體系統觀,推進九龍江流域生態環境全面提升。2021年,經競爭性評審,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在全國29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中央財政支持項目。
龍巖市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主要涉及市本級、新羅區、漳平市、連城縣等區域,總投資35.57億元,共實施26個子項目,實施期為2021-2023年。一年多來,我市重點圍繞九龍江流域存在的部分小流域水環境問題嚴重、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迫切、水土流失與農地退化嚴重、森林質量不高、河口濕地受到威脅等生態問題進行系統治理。
“與過去針對單一問題實施的生態保護修復不同,山水工程肩負起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提升生態安全屏障質量、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等重任,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的鮮明特點。”市財政局副局長徐初純介紹,在推進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過程中,市財政局(市山水辦)堅持系統化思維,注重一體化推進,探索形成了全流域、全方位、全過程生態綜合治理的“龍巖路徑”——
創新治理模式。在全國率先推出九龍江流域治理專屬貸記卡“普惠金融·九龍江惠林卡(碳匯)”,主要服務于流域內從事森林固碳、碳交易和林業、林下經濟等產業參與主體。同時,建立生態保護金融保險機制,助力生態指數保險落地龍巖,降低生態保護成本,為生態保護搭建堅實風險屏障。
強化績效管理。聚焦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加快項目建設,嚴格監督考評,強化績效管理。2022年,龍巖市九龍江山水工程年度績效目標全面達成,其中市本級和漳平市獲評績效評價正向激勵第一檔次,龍巖市獲得省財政廳績效評價正向激勵資金支持1.81億元,居全省第一。
打造精品項目。立足生態優勢,通過創新工作模式和管理機制,全方位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高質量打造“紅坊溪流域生態修復整治工程”等5個精品示范項目,得到省直相關部門高度認可,預計可獲省級獎勵資金1.35億元,目前已到位第一批創新示范正向激勵資金6750萬元。
龍巖市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以來,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99平方公里,礦山修復15處,濕地修復面積2.1公頃,河道修復長度47公里,岸堤修復長度52公里,土地整治面積55公頃,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56公頃,森林生態修復面積6150公頃,實施區域內主要生態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在龍巖東肖溪流域生態環境整治工地,在新羅鐵山片區煤矸石綜合整治現場,在永福臺品櫻花茶園周邊生態脆弱修復區域……一塊塊“大地傷疤”重披綠裝,一條條渾濁河流重現清澈。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護綠、增綠、活綠,山水工程讓閩西的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融媒體記者 林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