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燈、光伏路面、光伏垃圾箱、光伏坐椅、光伏傘、光儲充一體化車棚……9日,記者走進龍巖中心城市北部新城的新羅區能源互聯網產業園,見到這里有許多令人大開眼界的智慧化、零排放的設施。
據國家電網公司對口支援掛職干部、新羅區委常委、副區長田峰介紹,該產業園是國家電網公司對口支援新羅區成果轉化的主要承接平臺,致力打造福建省首個綠色近零碳、清潔高效的“智慧能源示范園”和對口支援政策落地示范園區。目前已簽約太陽電纜、國網信產集團網能科技分揀基地等12個項目,總投資超68億元。
2021年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時代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工作方案》,安排7家中央國家機關和央企對口支援龍巖7個縣(市、區)。2022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國家發改委印發《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2022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確廣州與龍巖對口合作。
搶抓發展機遇,我市提出“打好革命老區牌、綠色生態牌、特色產業牌、對外開放牌、大愛龍巖牌‘五張牌’,全力以赴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14.5億元、增長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6萬元、2.4萬元,分別增長5%、7.4%。
今年上半年,龍巖“紅”先后在廣州、北京綻放。2月28日至3月5日,龍巖市紅色故事宣講團赴廣州開啟了一場紅色故事的“春天之約”,紅色故事激蕩羊城,續寫穗龍百年情緣。6月19日至7月5日,“紅旗不倒 老區不老”龍巖市紅色故事宣講團進京,先后到7家中央國家機關和3家央企,以“送課上門”的方式開展宣講。讓閩西紅色故事傳遍大江南北,這兩次赴穗、進京宣講,也是打好革命老區牌的具體行動。“一定要去龍巖看看!”宣講活動在廣州、在北京都受到了熱烈歡迎、引起了強烈反響。
“林改20多年來,武平成為‘中國天然氧吧’,原產地的好生態是武平靈芝的最大優勢。”這一段時間正值靈芝采摘季節,武平縣林下種植戶邱福平開心地說:“今年收成不錯,靈芝還在山上就被訂走了。”生態是龍巖的最大優勢之一,我市森林覆蓋率達79.21%,連續44年位居福建第一、全國前茅。近年來,全市人民牢記總書記囑托,持續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和林改“武平經驗”,打好綠色生態牌,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老區發展根本要靠‘自身骨頭長肉’!”在政策機遇面前,龍巖沒有選擇“躺平”。今年以來,我市堅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產業、大抓項目,持續推進重點項目攻堅,開展“千名干部掛千企”活動,打好特色產業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市已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去年全市有色金屬、機械裝備兩大主導產業產值分別達1445億元、900億元,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也快速增長。
打好對外開放牌,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去年4月29日,龍巖首列中歐班列(紅古田號)順利啟運,之后,龍巖-廣州直達動車、龍巖(連城)-廣州直飛航線也相繼開通。龍巖開放的大門大開,在與廣州對口合作中,我市還持續深入開展“百萬老廣游龍巖”活動。今年上半年,到龍巖旅游的廣東游客達150萬人次、增長115%。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去年,我市先后召開全市教育發展大會、衛生與健康大會,突出抓好教育、醫療品質提升,著力為老區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特別是以“大愛龍巖”精神文明品牌為牽引,在全市開展愛心敬老、愛心護蕾、愛心就醫、愛心助殘、愛心扶弱、愛心濟困六大專項提升行動,推進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有效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時下,為期一周的2023年首屆“龍巖人才活動周”已于8月10日啟幕,各項活動正如火如荼舉辦。面向未來,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征程漫漫,但老區不僅有干事創業的熱情干勁,更有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前進腳步將始終堅定有力。(融媒體記者 王尚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