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開闊眼界、解放思想的學習之行。
這是一次對標先進、求取真經的收獲之旅。
8月14日—20日,由龍巖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的2023年龍巖市鄉村振興人才示范培訓班,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和我省寧德市,取經問計,借智振興。
7天時間里,行程3000多公里,12個現場教學點,從醍醐灌頂的專家講授到酣暢淋漓的分組討論,從多個村黨支部書記的現身解碼到重走黨群連心路重溫入黨誓詞,從亮點紛呈的現場觀摩教學到學以致用的總結分析,滿滿的收獲被70多名全市鄉村振興人才裝進了行囊,帶回到閩西希望的熱土上。
專家授課: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
“只有帶著問題學、聯系實際學,想一想我們的主要問題在哪里,怎么從湖州和寧德的經驗中找到答案,結合龍巖鄉村振興工作的實際需要來消化吸收和思考創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思、學有所用。”開班儀式上,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安麒提出要求。
7天時間里,龍巖市鄉村振興人才示范培訓班學員先后聆聽了2場課堂教學。2位授課老師既有實操經驗,又有深厚理論功底,每一場教學都掀起了“頭腦風暴”。
胡繼妹,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副院長、湖州市委黨校副校長,湖州市踐行“兩山”理念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她以《生態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理論與實踐》為題,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意義內涵,深入淺出地對湖州以“兩山”理念為指引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及經驗啟示進行了全面“解碼”;寧德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林瑛,專題講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開展實踐與探索》,用詳實的數據和生動的事例闡釋科學理論的內容,讓學員們不斷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學習《擺脫貧困》的理論價值和思想貢獻,深刻領悟“閩東精神”的精髓,夯實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根基。
高規格、高效率的理論“充電”,讓學員得到了滿滿的收獲感。“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兩山’理論、閩東精神、四下基層等重要論述和工作方法與鄉村發展實際緊密結合,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探索出一條有閩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永定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金禮說。
現場觀摩:讓先進理念啟智潤心
一個先進村,就是一本優秀教科書。圍繞如何“踐行‘兩山’理念促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鄉村振興的熱點問題,本次培訓安排了12個不同特色鄉村的現場教學,讓學員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在湖州市長興縣水口鄉顧渚村,學員們找到了鄉村民宿集聚創新與運營的“金鑰匙”——“黨建+”做標桿、示范引領,集體經濟開源節流,強勢推進;創新模式,拆分業態聯營發展,擴大農家樂游客接待體量;成立農家樂行業協會,推進行業自律發展。
在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湖州市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學員們詳細了解了該村創新“黨支部+公司+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推動田園變景區、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效益,有效促進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的成功實踐,感受魯家村從落后村到明星村的華麗轉變,收獲諸多啟示。
在“兩山”理念誕生地——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學員們實地感受了該村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深刻領悟該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走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生動內涵。
在黨性教育學習小鎮——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學員們追尋著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跋山涉水、披荊斬棘“三進下黨”的難忘歷程,進一步感受到了下黨鄉脫貧前后的巨大變化,切身體會到“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力量。
…………
大家一路聽、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議,在觀察思考中增長見識、尋找差距,在交流互動中對標先進、拓展思路,在思想碰撞中凝聚了發展共識、堅定了發展信心。
“我們龍巖也有類似甚至更好的紅色資源、綠色資源和古色資源,我要把這些好經驗帶回去,結合實際情況,對標補差,努力實現紅色、綠色、古色并存的鄉村振興。”新羅區萬安鎮竹貫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溫水平深有感觸地說。
交流收獲:全力奔赴鄉村振興新征程
學而有思,學以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白天,緊張的行程,豐富的教學,學員們求真經、悟真諦,收獲滿滿;夜晚,學員們聚在一起分組討論、交流心得,碰撞思想,尋求突破。
“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實體,實體合作運營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找到了通過吸引游客回味鄉愁、親情化服務,留住游客拉動消費的鄉村旅游的新賣點。看到了鼓勵返鄉創業,吸引鄉賢人才,發展‘全球合伙人’計劃,引進專業力量等聚人氣的新舉措,還拓展了‘因地制宜’‘無中生有’的鄉村振興新思維。”上杭縣委組織部組織一股負責人陳清英有感而發。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我們既要為鄉村發展選好頭雁,又要以多種方式吸引人才回歸,堅持人才培育,通過持續多樣化、立體化的培訓,提升基層黨組織干部的素質。”武平縣委人才辦主任藍國榮深有感觸。
“美麗鄉村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堅定信心,找準定位,統籌做好長遠規劃。同時,要做好黨建引領示范,群眾積極參與,協同推進,共建共享,才能實現村強民富的鄉村振興。”參訓學員不約而同地說道。
學有所成,滿載而歸。培訓雖然落下帷幕,但鄉村振興新征程已揚帆啟航。這些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的“急先鋒”“領頭雁”,干勁十足,將站在更高起點、立起更高標準,以更優良的作風、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工作,奮力開創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融媒體記者 劉玉榮 連灼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