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辦、市政府辦印發《關于推行“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通過實施“156”工作機制,有效推進鄉村建設,有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據悉,“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指的是在建設理念上,堅持“一個理念”;在工作機制上,實施“五項機制”;在建設模式上,采取“六種模式”;在工作重點上,圍繞鄉村生活、生產、生態領域實施“八大工程”,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強村富民、特色風貌美麗宜居”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在建設理念上,堅持“一個理念”。堅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尊重山、水、林、田、湖為一體的自然底色,堅持“留白、留綠、留舊、留文、留魂”,充分考慮群眾的生產生活習慣,更加注重實用性、便捷性,凸顯生態特色,使自然景觀、生態環境、歷史建筑(遺跡)、民風民俗得到有效保護,充分彰顯鄉村獨特風貌;從村民反映最強烈、需求最迫切的突出問題入手,以優化完善為主,不搞大拆大建,分批分類、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推進;堅持由表及里、塑形鑄魂,統籌考慮建筑風格,將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態文化等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要素融入鄉村建設,避免千村一面。
在工作機制上,實施“五項機制”。一是實施“一把手”推進機制。市、縣、鄉黨政主要領導掛帥推進鄉村建設工作,建立“1+X”(農業農村部門總牽頭,多部門各司其職)工作協商機制。二是實施規劃先導機制。立足解決“多規沖突”問題,建立健全“一張圖”規劃先導機制,按照應編盡編原則以及“多規合一”要求,編制“村民看得懂、政府用得上”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三是實施農房建設管控機制。立足解決“有新房沒新村”問題,建立健全農房規劃建設管理機制。開展既有農房綜合整治,逐步改善農房“高大裸空”狀況,全面提升農村風貌管控水平。四是實施共建共享機制。立足解決“重建設、輕管護”問題,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相結合的辦法,推動村莊保潔、垃圾轉運、污水治理等項目市場化運營,探索建立“紅黑榜”“積分制”等長效管護機制,形成鄉村建設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五是實施黨建引領機制。立足解決部分鄉村“空心化”、村級組織“人難選、選人難”,以及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精準化、精細化不夠等問題,進一步深化“跨村聯建”“人才回引”等模式。
在建設模式上,采取“六種模式”。對全市村莊分類規劃,建設六種美麗鄉村:一是建設文化傳承型美麗鄉村;二是建設產業融合型美麗鄉村;三是建設休閑旅游型美麗鄉村;四是建設生態保護型美麗鄉村;五是建設整村遷建型美麗鄉村;六是建設保護開發型美麗鄉村。
在工作重點上,實施“八大工程”。一是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管好農村路;二是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供好農村水;三是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蓋好農村房;四是實施農村教育提升工程,辦好農村學;五是實施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行好農村醫;六是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織好農村網;七是實施農村建設品質提升工程,繪好農村顏;八是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工程,興好農村業。
下一步,我市將建立一項協商機制、整合一批資金資源、推進一批重大項目、抓好一批先進典型、健全一個督促考評體系,解決在鄉村建設工作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齊抓共管加快推進鄉村建設工作的合力,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融媒體記者 曾燕福 通訊員 鄭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