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指引下,筆者走進位于長汀縣紅山鄉的永寧風力發電場,該發電場項目于2020年1月15日升壓站倒送電,所有風電均實現并網投產,總裝機規模46MW,2023年度發電量為870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3.0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14萬噸。這是縣域經濟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追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有力探索,不斷實現引綠、增綠、創綠。
長汀縣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引進68.75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項目。該項目擬采用“漁光互補”開發模式,在養殖設施上方架設光伏板發電,在光伏板下方水域開展水產養殖活動的漁業模式,推進了清潔能源與水產養殖轉型升級的跨界融合,既解決了光伏用地問題,又不影響漁業發展,充分利用紅山自然資源優勢,助力推動鄉村振興、農業產業低碳綠色發展,是新型工業與現代設施農業的完美結合。
長汀瑞啟鋁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采用國內領先的蓄熱式雙室反射爐、破碎-渦電流選等先進生產工藝保障項目技術的先進性,生產高性能鋁合金制品,實現廢鋁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每年可循環利用廢鋁19.64萬噸。同時還配用光伏綠電,全年可節能31.55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77.48萬噸。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綠色轉型做好示范作用,大大促進了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
長汀縣福建金怡豐工貿有限公司憑借其出色的綠色低碳發展建設成果,成功入選2023年度國家級“綠色工廠”行列。金怡豐大力實施綠色工業提質工程,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工業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通過實施綠色制造、節能技改,建設10個金怡豐廢棄PET原料回收站,年節約用煤達518噸,可實現年原料回收6000噸,大大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打造綠色轉型升級的示范標桿,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接下來福建金怡豐工貿有限公司將繼續以打造綠色工廠為關鍵支點,撬動企業在綠色智造上不斷創新突破,為企業自身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通訊員 陳天長 楊毓先 羅杰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