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銅業有限公司電解車間內,瑞科剝片機組的機械手正快速、準確對銅板進行剝片;福建德爾科技有限公司純化車間里,工人有條不紊進行含氟特種氣體充裝、檢驗等操作;福建新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建設工地上,塔吊林立,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5月5日,記者走進上杭縣蛟洋工業區,處處可見繁忙有序的生產、建設景象。
上杭縣蛟洋工業區成立于2005年6月,地處319國道、308省道、贛龍鐵路、龍長高速、蛟城高速的黃金交匯點,控規面積63平方公里,工業用地面積10.8平方公里。工業區現有入園企業53家,規模以上企業27家,吸引了吉利集團、寧德時代、紫金礦業、巴斯夫杉杉、傳化集團等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前來投資興業。
2021年,園區實現產值410.36億元、稅收6.93億元、利潤15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園區更是交出了“開門紅”的滿意答卷:實現產值127.22億元,同比增長57.47%;稅收3.69億元,同比增長251.43%。
是什么驅動這片投資興業的熱土不斷創造出高產值?蛟洋工業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涂健順的一席話揭曉了答案:“根據國家鼓勵的產業發展方向,蛟洋工業區以紫金銅業40萬噸銅冶煉項目為龍頭,聚焦金銅產業、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拓展,不斷延伸發展上下游關聯企業,打造特色循環經濟產業鏈。”
紫金銅業有限公司是國家工信部綠色制造示范工廠、省循環經濟示范優秀企業。今年一季度,公司堅持科學防疫與安全生產兩手抓,產品產量和利潤總額均超預期完成,實現了“開門紅”。“我們始終堅持重復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的原則,做到外循環環環相扣、內循環變廢為寶。近年來,園區管委會在企業工藝優化、末端物料綜合回收等項目上給予了眾多支持,為企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該公司電解廠廠長梁源告訴記者。
在蛟洋工業區,企業生產的主副產品都能用于發展循環經濟:金銅產業依托紫金銅業年產40萬噸陰極銅、20噸黃金和400噸白銀等資源,拓展延伸銅冶煉、銅精深加工、稀貴金屬產業鏈條,推動金銅產業往精細化、高端化發展;新材料產業主要發展鋰電池材料、半導體新材料產業,培育、引進了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強的骨干企業,形成新材料產業集群和產業品牌;以紫金銅業產生的尾渣、固體危廢和甕福紫金產生的磷石膏發展新型建筑材料和有價物質回收產業……一度讓人頭疼的廢氣、廢渣、廢水在這里被“吃干榨盡”,形成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福建德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半導體高純試劑、含氟電子氣體及系列含氟新材料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9月,德爾科技超凈高純半導體濕電子材化學品材料項目在工信部和財政部聯合舉辦的第六屆“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榮獲企業組一等獎。在蛟洋工業區,德爾科技的子公司龍氟化工利用紫金銅業生產的硫酸生產無水氟化氫,供給德爾科技作為生產含氟氣體的原料。“我們今年還計劃新上其他含氟氣體生產項目,積極向下游延伸產業鏈。”德爾科技特氣事業部總經理曾熙表示。
筑巢引鳳、精準招商是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的關鍵。蛟洋工業區實施規劃建設、產業布局、安防治理、配套設施、服務管理等“五大標準化工程”,致力打造高規格園區、高質量園區、生態型園區、高水平園區、有溫度園區。通過龍頭企業招商、產業鏈招商,常青新能源、時代思康、天甫電子、新安科技等一批優質大企業相繼落戶。時代思康生產技術首次突破國際產業技術瓶頸,量產萬噸級鋰電關鍵電解質,大大提升了電池穩定性;在建的福建新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充分依托蛟洋工業區的磷、氯等資源配置,首期年產14.2萬噸磷系阻燃劑產品項目計劃總投資12.4億元,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2.3億元,將打造園區上下游相互依存的產業鏈共同體。
近年來,蛟洋工業區先后獲評省級循環經濟園區、福建省第二批綠色園區、全省第一批標準化建設試點園區、全省首批化工園區、福建省2020年度試點園區標準化建設評價第五名。去年11月,蛟洋工業區邀請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上杭蛟洋新材料產業園區規劃(2021-2035)》。“我們將全力打造產業特色突出、功能設施完善、環境優良的綠色園區,以銅冶煉項目為龍頭,形成‘有色金屬—新材料—建材’三位一體的新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成為福建省上下游一體化的國家級循環經濟園區。”對蛟洋工業區的發展前景,園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郭東亮信心滿滿。(融媒體記者 黃俊 郭亦斌 郭嬌妍 宋晶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