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環保廳環保水質監測數據顯示:11月,武平縣2個出省斷面(象洞羊角、下壩園豐)水質達Ⅱ類水標準,6個出縣斷面水質全部達到甚至優于Ⅲ類水標準,城區飲用水源地捷文水庫水質達標率達100%。
武平縣有大小河流234條,總長1760多公里,是“三江”(汀江、韓江、贛江)源頭,自今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該縣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開展巡查督查,實施綜合整治,嚴格考核問責,堅持“四到位”,全縣水環境全面好轉,特別是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組織體系到位
今年3月,該縣出臺全面推進河長制實施方案,對河長制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確近期、中期、遠期主要目標;成立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擔任第一總河長,縣長擔任總河長,設立縣級河長4名、鄉級河長68名、村級河長219名,縣級河道警長1名、縣級流域河道警長4名、鄉鎮河道警長17名;聘請河道專管員219名。
編制實施到位
今年3月,該縣對全縣234條河道進行名錄登記,確定名稱、起點、終點、長度、面積等基本情況;針對汀江流域(武平段)、石窟河流域(武平段)、松源河流域(武平段)等18條主要河道編制“一河一檔一策”,并于11月在全市率先完成編制成果驗收。
在開展城區河道岸線藍線規劃設計的同時,該縣加大河流綜合整治力度,組織實施云礤溪、象洞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汀江防洪工程(一期)武平段、中赤河巖前段治理工程等項目,進一步促進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
綜合治理到位
今年以來,該縣以消滅劣Ⅴ類小流域為目標,大力推進小流域水環境治理,列入今年消滅劣V類的5條小流域已全部達標。
該縣成立重點小流域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實施象洞鎮小流域、石窟河(巖前溪)流域、中山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并開展巖前、十方生豬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加大城鄉污水、垃圾整治;對全縣17個鄉鎮所屬的鄉村河道漂浮垃圾、棄土棄渣實行專項整治;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水葫蘆專項治理、下壩電站庫區清理,拆除非法采洗砂、非法選礦等違法場所。
巡查考評到位
該縣將河長制工作列入縣對鄉鎮目標管理考核,同時制訂出臺考核管理辦法,由縣環境監測站每月對縣級水質考核斷面取樣監測,對水質不達標或主要污染物指標同比變差的考核斷面,視情況對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約談,適時啟動效能告誡;由縣住建部門牽頭每季度對各鄉鎮開展一次農村污水垃圾治理監督考評。
此外,該縣探索創新電站庫區保潔制度,要求全縣45座小(二)庫以上水電站業主按實際發電量0.005元/kwh作為保潔經費,委托鄉鎮政府統一組織實施庫區、河道保潔;在全市率先出臺河道巡查保潔規范性文件,將河道巡查、保潔費用納入縣財政保障,進一步推進“河長制”實施,努力實現全縣河道“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記者 曾燕福 通訊員 潘明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