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永定區巧用“加減乘除”方法,實施龍湖水質提升工程,全力守護一湖清水。12月21日,永定區河長辦負責人告訴筆者:“經多年整治,龍湖庫區水質常年保持在III類,部分指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碧水藍天,魚翔淺底,龍湖呈現一幅水清景美的畫卷。
“加”壓,齊抓共管促提升
龍巖市、永定區兩級政府重視為龍湖保護管理和綜合開發利用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成立永定區龍湖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和籌建辦公室,負責龍湖(王壽山)區域保護與發展統籌規劃,形成 “指揮中心”;設立龍巖市永定區龍湖保護與發展中心,負責協助和協調各部門實施龍湖區域保護與發展規劃,做好開發建設各企業的服務保障工作,形成 “服務中心”;永定區重組區文旅集團的福建土樓龍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龍湖區域政府性投資建設開發的企業主體,形成 “建設中心”;從而構建起“一辦一中心一公司”的組織架構、“指揮中心—服務中心—建設中心”的運行模式,從體制機制上為龍湖保駕護航。
此外,積極探索跨區域聯合執法,推動建立龍湖流域的閩粵兩省的永定、上杭、梅縣7鄉鎮跨區域保護管理協調聯動機制。
“減”污,多措并舉共防治
圍繞“湖面無漂浮物,岸線無垃圾”的目標,福建龍湖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庫區管理長效化、常態保潔機制,在交界處分別設立觀察點、攔截網點,并設置4個保潔打撈區,每天8小時分片分區,加強湖面巡邏、檢查、處置,確保庫區干凈整潔。2020年1月至今,打撈水葫蘆、垃圾4750噸,保持龍湖一片美麗。并重拳出擊打擊非法漁業,根治了近20年來的“非法漁業”亂象。開啟生物凈水模式,充分發揮“以魚控藻、以魚降污、以魚治水”的生態功能,扎實開展增殖放流活動。2017年以來,累計投入500余萬元,投放對龍湖資源恢復和生態修復具有重要作用的鰱魚、鳙魚等濾食性魚苗250多萬尾、380余噸,消除水體中的氮300余噸、磷90余噸,消耗藍綠藻18萬噸,持續有效改良龍湖庫區水體水質。
“乘”勢,多方參與擴影響
汀江河水出閩在永定,龍湖水質關乎廣東韓江水體。為此,永定區認真貫徹落實福建省與廣東省政府簽訂的《關于汀江—韓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的協議》,以項目支撐全面落實水質改善。同時,積極搭建多部門單位互動平臺,抽調河長制成員單位組成綜合執法隊伍,整合工作職責,配齊執法人員,嚴厲打擊龍湖庫區河湖“四亂”、違規網箱養殖等破壞水生態行為;構筑生態服務網格,在龍湖流域重點林區、礦區、水資源保護區等場所掛牌成立生態資源審判巡回辦案點,實行“一鄉鎮一生態保護聯絡員”等制度,完善矛盾解決機制。
區法院設立“龍湖水域資源保護巡回辦案點”,對破壞龍湖生態環境的案件實行“快速立案、快速審判、快速執行”一體化辦理模式,2016年以來,審理涉龍湖民事案件案件12件,嚴懲龍湖水域非法采礦11件18人。
“除”源,靶向精準去根源
“龍湖治理成效來之不易。”在采訪中,永定區河長辦負責人表示,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龍湖治理是一項攻堅戰、持久戰。近年來,永定區采取標本兼治的措施,開展鄉鎮污水垃圾治理、畜禽養殖清拆、礦山整治、石板材行業整治等工作,不斷推進龍湖水質鞏固提升。
龍湖上游的洪山鎮是永定區石板材開采加工的主產區。石板材廠生產的廢水一度直排入河,導致溪水河流變成“牛奶河”,嚴重污染了流域水環境。為徹底解決污染問題,永定區對石板材行業實行重拳整頓,將81家石板材廠全部關閉。同時,建立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開采、統一加工、統一管理、統一銷售”模式,以石材加工區為核心,配置石粉深加工處理中心、污水處理站、工業循環用水池、生活用水池等基礎配套設施,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和廢石綜合利用、石粉石渣“吃干榨凈”,為下游百姓送去安全健康生產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