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老師在看過電影《七月與安生》后還撰寫了一篇名為《中國的電影真的能看了》的觀后感,稱贊影片“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欣慰表示:“中國的寫實主義電影也到了可以看的水準了,而且已經相當好看了。”
安生與七月友情路上為愛羈絆 陳可辛評影片情感格局超《甜蜜蜜》
《七月與安生》的終極海報中,“安生”(周冬雨飾)和“七月”(馬思純飾)各自擁抱男主角“蘇家明”(李程彬飾),三人親密無間的表象下卻眼神迷離,各懷心事。同步上線的影片終極預告里,“安生”、“七月”與“蘇家明”的關系則更糾結復雜——從兩個女生的笑聲入畫,到因為蘇家明的闖入而友情斗轉,“安生”和“七月”踏上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但姐妹倆怨過、恨過、撕扯過、分開過,最終還是凝為一句“我恨過你,可是我只有你”的唏噓,擁抱彼此。
對于這樣故事改編,監制陳可辛表示:“愛情這個東西,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很多時候沒辦法說清楚。這部電影里沒有壞人,也沒有欺騙,但是更為復雜。”
終極預告片還令《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的時間線有了更為清晰地展現——故事從“安生”和“七月”13歲相遇,一直往后講了十幾年。其實,如此長的時間跨度,也是監制陳可辛破例拍攝《七月與安生》這類IP改編電影的原因之一。
陳可辛說:“只要看過我以前的電影,它們有一個共同性,就是跨度很長。《雙城故事》里的譚詠麟跟曾志偉,從幾歲一直說到他們三十幾歲。《甜密密》是十年,《如果·愛》也是十年。對我來講,愛情這個命題,沒有十年,你看不到整個跨度和格局。《七月與安生》的小說,我當時看完之后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是一個真正屬于80后的電影。因為安生跟七月的故事從1997年13歲一直講到了她們二十幾歲,再上溯到她們出生,這二十幾年恰恰也是中國變遷最大的一個時代。對我來講,那么大的時代背景,在跨度和格局上,可能比以前我在香港拍的《雙城故事》、《甜密密》的格局又更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