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訊 由著名作家路內小說《十七歲的輕騎兵》改編的同名電影日前正在重慶綦江區緊張地進行著拍攝,這部電影由中青新影及當當影業、娛躍影業和開畫影業攜手組建的爭氣青年影業、凱德欣影業等聯合出品,講述了90年代的小鎮青年路小路和許可、司馬玲兩個同齡女孩之間的故事。
作為當代文學界普遍認可的作家,路內的小說字里行間時常透露出不動聲色,卻又能讓讀者忍俊不禁的幽默,在創作這部電影的初期,路內也一再表示:“《十七歲的輕騎兵》在我看來是一部喜劇片。”,如何高度還原路內原作的神韻,是讓電影創作團隊絞盡腦汁的問題。
幸好拍攝期間歡樂不斷,接連不斷出現的趣事讓整個劇組氛圍輕松:在拍攝一場在電影院吃西瓜的戲時,現場有幾十位當地請來的老年群眾演員,由于幾乎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老鄉,只會說重慶話,溝通并不順暢,群演們并不理解試拍是不需要真吃的,試了兩遍戲,雖然執行導演反復強調:“只是試拍,不需要真的把瓜吃完啊!”,但語言溝通上的障礙讓此前沒有電影拍攝經驗的群演們搞不清哪次是試拍,哪次才是正式拍攝,結果喊停的時候,群演手邊都只剩下了瓜皮。執行導演哭笑不得:“不是說了試拍別真吃么?”不得已,只能把深諳重慶話的錄音師喊來在一邊做現場翻譯指揮,折騰了好久才算把這場戲拍妥了。結束的時候執行導演搖頭嘆息:“還真是一群吃瓜群眾。”
又有一天,導演司南忽然通知全組:“我們下面要拍一場接生的戲。”一句話讓整個劇組頓時都有點蒙,畢竟拍攝通告單上并沒有這么一場戲,甚至劇本里也沒有,最讓大伙不思不得其解的是:要拍接生戲,但現場連一個女演員都沒有。因為出于創作需要,現場改戲加戲的事也并不罕見,全組猜測著導演是不是要有即興發揮的神來之筆,工作人員們各就各位后,拍攝現場出現兩個演工人的演員,鏡頭畫面跟隨他倆,出現了一個被繩子緩緩放下的“生”字標牌,原來這場戲要拍的是生產隊要搬遷了,工人們要拆除生產隊的標語牌,接的是“生”字,不是“接生”!
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拍攝氛圍中,《十七歲的輕騎兵》拍攝進展順利。電影《十七歲的輕騎兵》將力圖保持路內作品的獨有氣質,探討在大時代的背景下,某工業城市凋敝后,生于斯長于斯的小城青年路小路面對周遭不及防備的各種改變,帶著自己的懵懂和迷茫,所經歷的抉擇和成長。
《十七歲的輕騎兵》由趙順然、金雯昕、蒲萄、安笑歌等年輕人氣演員主演,王一諾擔任制片人,計劃于10月底殺青,2018年登陸全國院線和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