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評
“金馬”樂當文藝片伯樂
文/黃岸
金馬獎最重要的特色是它一以貫之扶持新人,以及對于藝術電影的包容性。
從今年來看,這一特色更為明顯。今年得獎的電影依然偏文藝,但質量都普遍不俗。近年來,金馬獎在評獎方面出現不少爭議,不少人認為評出來的影片過于文藝,然而,金馬獎卻樂此不疲地充當華語文藝電影的“伯樂”,成為不少影迷發現優質文藝片的“風向標”。難怪有網友評價:“以前總說金馬獎是華語奧斯卡,但現在更像是華語戛納。”在藝術探索和發掘新人的道路上,金馬獎已經越走越遠,已經成為最好的華語藝術片聚集地。
還有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那就是今年金馬獎依然是新人唱主角。
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大獎的《血觀音》、十提五中的《大佛普拉斯》、拿下最佳男主角的《老獸》全部來自青年導演。其中,《老獸》的導演周子陽、《大佛普拉斯》的導演黃信堯更是首次拍長片。相比之下,張艾嘉執導的《相愛相親》反而顆粒無收。盡管這樣“爆冷”的結果只是本屆評審口味的反映,很難證明就是對新人的“偏袒”。但不可否認,這些年金馬獎對于新人挖掘的力度與勇氣,一直令業內敬佩。去年,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張大磊在金馬獎上拿下最佳影片,連他自己都大呼想不到。
此外,14歲的文淇憑借《嘉年華》和《血觀音》成為雙料提名者,最終在競爭極為激烈的“最佳女配角”一獎中拔得頭籌,令不少前輩都驚嘆——因為文淇二度與金馬獎失之交臂的吳彥姝大方“認輸”,直言:“讓年輕人上吧!”惠英紅也坦言這個小女孩前途不可限量。
當然,惠英紅、涂們等“老戲骨”,則依然用實力證明著自己的位置。他們身上的經驗與敬業精神,依然有太多值得年輕演員學習的地方。
涂們:
涂們,1960年2月出生于內蒙古海拉爾市,中國大陸演員。 1985年,涂們出演首部電影《成吉思汗》,開始走上演藝道路[1];1988年,出演由吳子牛執導的劇情電影《陰陽界》;1996年憑借在電影《悲情布魯克》中對巴賴這一角色的表演,獲得“金雞獎”和東南亞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提名;1998年他在歷史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中扮演帝王成吉思汗,被授予中國第七屆電影表演學會獎;2001年,在黃健中執導的古裝武俠劇《笑傲江湖》中飾演左冷禪;2005年,出演古裝歷史劇《貞觀長歌》;2008年,在古裝武俠劇《鹿鼎記》中飾演吳三桂一角;2013年,主演劇情電影《止殺令》,再次飾演成吉思汗;2015年,主演現代劇情電影《告別》,并獲得第九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演員獎提名;2017年11月,憑借電影《老獸》斬獲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惠英紅:
惠英紅,1960年2月2日生于香港,祖籍山東,滿洲正黃旗后裔,香港女演員。 1977年憑張徹導演的《射雕英雄傳》中穆念慈一角正式出道,并簽約邵氏電影公司。1982年憑借電影《長輩》獲得第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1988年,年屆28歲的惠英紅為自資遠赴巴黎拍攝全裸寫真。1993年,參演電視劇《戲說乾隆2》。1997年出演電視劇《大刺客之大唐聶隱娘》。 2009年憑借電影《心魔》獲得第4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2010年,惠英紅再憑該片先后贏得第1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第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配角”、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第10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第10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俄羅斯海參崴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共奪得七個獎項。2013年,在馬來西亞演出了《結婚那件事》系列電影,并奪得第一屆馬來西亞金箏獎最佳女配角獎。2014年,憑電影《僵尸》獲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2015年出演3D驚悚電影《碟仙詭譚2》。2017年憑借《幸運是我》獲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3];同年憑借《血觀音》獲得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