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是怎樣一部小說?
嚴歌苓:《芳華》是我最誠實的一本書
嚴歌苓又出書了!北京的四月春光短暫,在京城朝陽門街道27號院一處清靜優雅的四合院內,一身紫色夏裝的嚴歌苓妝容精致、坐姿挺拔,為新作《芳華》接受了記者采訪。
每年保持出一本書的節奏,面對圍觀者的驚嘆,她很淡然。“我不寫怎么辦呢?我讀書的時間也留出來了,做飯的時間也留出來了,我精力大概太旺盛了吧。”
以前她的故事里總在寫別人,這一次,她“觸摸”自己。
小說原本叫《你觸摸了我》,嚴歌苓的朋友將小說推薦給了導演馮小剛,結果看完后,馬上拍板,決定改編成電影。他建議重起名字,嚴歌苓想了幾個名字:《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最后用了《芳華》。
從軍經歷伴隨了嚴歌苓整個的青春年華,她在軍隊待了13年,從1971年12歲入伍一直到25歲,整整跳了8年舞,最后卻發現“我喜歡舞蹈,舞蹈卻不喜歡我”,棄舞執筆,才有了今天的小說家。
細數她的作品《一個女兵的悄悄話》《雌性的草地》《白麻雀》《愛犬顆勒》《一個女人的史詩》等等,都取材于軍旅,“寫部隊文工團我一直沒有停過,那段生活對我太重要了,它左右我一生的走向。”
《芳華》有濃厚的個人自傳色彩,她講述上世紀七十年代,一些有文藝才能的少年男女從大江南北挑選出來,進入部隊文工團,擔負軍隊文藝宣傳的特殊使命。嚴歌苓化身為書中的女兵蕭穗子,以她的視角記述、回憶、想像。
“這是我最誠實的一本書,有很多我對那個時代的自責、反思。”采訪中,嚴歌苓強調了好幾次。
關于青春——
“我們是信奉平凡即是偉大的一代人”
腿不是抬到最高的時候,攝影干事抓拍了這張照片。嚴歌苓穿軍裝跳舞的照片沒留下幾張,那時有嚴格的紀律,除了正式演出,不能隨便穿演出服裝照相。能看出來,當時的嚴歌苓二八年華,臉上還帶著嬰兒肥。
“寫這個故事所有的細節不用去想象、不用去創造,全是真實的,我寫這座樓,就回憶這里的地形地貌,哪里是排練廳,哪里是練功房,腦子里馬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嚴歌苓稱《芳華》是一次非常自然的寫作。
嚴歌苓是出了名的勤奮刻苦,這種品格她自認為是來自母親的影響。寫《小姨多鶴》,她專門跑到日本住進長野一個村子,了解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寫《媽閣是座城》,為了刻畫賭徒的心理,跑到澳門賭場擲金“體驗”。寫《陸犯焉識》時,又特地去青海勞改農場采訪……但這一次沒有,《芳華》的文字好像就生長在記憶的原地,等著嚴歌苓撿拾、組合。
《芳華》塑造了一組文藝兵群像。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芽。質樸善良的“好人”劉峰、因不良習氣被集體歧視的何小曼以及林丁丁、郝淑文、蕭穗子等情感的纏繞、交集,大相徑庭又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小說用四十余年的跨度,展開他們命運的流轉變遷,有著對一段歷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變遷的復雜感懷。
“我們是信奉平凡即是偉大的一代人。”嚴歌苓在書中寫道。她將“平凡即偉大”的極致傾注到小說中的“好人”劉峰身上,他超乎常人的心靈手巧、超越自我本能的善良和利他心,他以“模范標兵”的姿態在被需要中活得心滿意足,卻因一次“觸摸事件”遭遇人生巨大轉折。
這是嚴歌苓的小說創作中最直接地傾情贊美男主人公的一部作品,她自述也是代表自己以及同代人對當年的愚昧、淺薄深深的懺悔。這種自責緣于“那樣一個英雄,我們曾經給了他很多的褒獎和贊美,但卻沒有一個人把他當真正的活人去愛他。你做好人在女性眼里是沒有用的,你把他推到榮譽的高端,一切都是空的。”
“青春就是充滿的一段生命,每個錯誤最后都會來塑造你將來的人生。”嚴歌苓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