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東野圭吾最暖作品”《解憂雜貨店》改編,由韓杰執導,董韻詩監制,韓寒擔任藝術指導的中國版同名奇幻電影《解憂雜貨店》,現在正在全國各地院線暖心熱映當中。上映之后,各大購票平臺齊齊給出了8.5以上的高分,票房、預售及上座率等數據強勢攀升,上映次日總票房成功破億。新生代加老戲骨,全明星陣容的實力加持、拿捏精準的改編尺度、本土化情感點的恰當融入,令該片后勁兒十足,口碑炸裂,元旦期間單日票房沖破5000萬,眾多影迷紛紛二刷。截至目前,總票房近2億。
不燒腦,只治愈。在寫過了太多涉及社會、人性黑暗面的懸疑推理小說之后,《解憂雜貨店》的問世,被視為東野圭吾寫給這個世界的一封溫情脈脈的情書,而它的精髓,就是平凡人的愛與覺悟。
《解憂雜貨店》以奇幻的方式講述了一家極其溫情的小店,只要你把煩惱寫下來投進店門前的寄信箱,第二天就可以在店后的牛奶箱里收到店主爺爺(成龍飾)的暖心回信。多年之后,解憂爺爺已然過世,三個孤兒院少年(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飾)意外走進店中,卻收到了一封封來自過去的咨詢信。時空交錯之下,三段解憂故事隨之展開,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溫度、信任與鼓勵被娓娓道來,感動滿滿。
從小說到大銀幕,中國版《解憂雜貨店》的改編其實面臨著重重難題,包括如何理順時間線,將碎片式的不同故事、多個角色以及不同年代用電影鏡頭流暢地串連起來;如何既尊重和保留小說的內核,同時將故事本土化,讓觀眾看了之后沒有違和感,而是滿滿的中國味兒和人情味兒。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進入了“內容為王”的理性化發展時期,觀眾的觀影選擇和消費需求日更加審慎、冷靜,而一些翻拍和改編之作則頗受影迷詬病,此番《解憂雜貨店》的表現如何,4天2億的票房已經說明了一切。
熱映之際,片方接連放出多個正片片段,其中一段是性情內向敏感的小波(王俊凱飾),誤以為孤兒院將被拆毀而情緒爆發的戲份令觀眾大呼心疼。實際上,正是這一段精彩戲份,交代了三人后來為什么會出現在雜貨店,對于劇情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同樣起著重大作用的,還有片中的配樂,不少觀眾表示,“聽李鴻其唱完《重生》的第一句,瞬間淚目……”除了《重生》,該片的宣傳推廣曲《霧中列車》的歌詞也出自韓寒之手。“遠方,我來了,高樓亮的燈,那就是我的星辰。遠方,再見了,我也曾努力過,我無法生起火。”韓寒坦言,“歌詞是我看到有些大城市無法容納弱小的漂泊者們有感而寫。”
繁華的都市可以包容下大大小小的夢想,但鋼筋水泥的冰冷也令人深覺無奈、迷茫和寒涼,是繼續堅持還是就此放棄?理想、名利、孤獨……這些現實的難題應該如何面對和抉擇?其實,這也正是《解憂雜貨店》的暖心之處,投進雜貨店信箱里的,也是每個現代人的憂愁和煩惱,而解憂爺爺的回信所溫暖的,更是每一位觀眾。
《解憂雜貨店》正在全國熱映中。
解憂雜貨店票房數據>>
貓眼票房(截至2018.01.02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