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軍網
用血性擦亮“蛟龍”名片
電影《紅海行動》藝術表現了蛟龍突擊隊身處環境惡劣、局勢緊張的非洲,執行撤僑任務、解救中國公民的過程,對每名特戰隊員都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刻畫。
他們無畏生死的勇氣從哪里來?他們無懼艱險的堅韌從哪里來?答案其實只有一個:血性。
從為了祖國榮譽不惜跳進沼澤地的王虎頭,到在異域他鄉吃盡萬千苦辣的何龍;從受盡百般折磨不愿“招供”的支亞峰,到腳踝骨折也要完成任務的尹龍;從首批護航在大洋上漂泊28天,到也門撤僑,再到解救圖瓦盧藉OS35號貨輪的敘利亞船員……蛟龍突擊隊的隊員們一次次用血性兌現鏗鏘誓言、擦亮“蛟龍”名片。
習主席在視察部隊時指出,和平時期,決不能把兵帶嬌氣了,威武之師還得威武,軍人還得有血性。
軍人的血性是信念、情感、意志等品質凝聚升華的一種精神力量,更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戰爭年代,我軍以“氣多”彌補“鋼少”,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仍英勇奮戰,奪取了一次又一次勝利。邁入新時代,由于部隊長期處于和平環境、人們價值取向多元等原因,部分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意識有所淡化,出現了精神懈怠、貪圖安逸等傾向,這警醒我們更要把培塑血性、強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融入每一天。
血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要在險重任務中砥礪,在實戰訓練中鍛造。蛟龍突擊隊自成立之日,始終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著眼“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跟誰打,就針對誰練”“在什么環境中打,就到什么環境中練”,鍛造官兵不怕難、不懼險、敢打敢拼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格。他們每執行一次任務,血性和膽氣便融入血脈、烙入骨髓,戰斗精神就歷經一輪淬煉、飽受一番鍛造、完成一次固化。
“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鬧海”是蛟龍突擊隊的特質。今天的蛟龍突擊隊,涌現出黎偉、李燁睿、李冰峰、龔凱峰等一批蛟龍猛將,正書寫著獨特的“蛟龍”故事、詮釋著獨有的“蛟龍”精神。新時代,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蛟龍突擊隊必將不負使命,不斷用血性擦亮“蛟龍”名片。
紅海行動劇照
(海軍陸戰隊某旅政委汪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