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北影節已經放出的展映片單中,“致敬大師”單元里有一部電影十分值得期待,那就是伊丹十三的《蒲公英》。
影片講述了單身媽媽蒲公英在丈夫去世后,獨自經營一家名為“來來軒”的拉面館的故事。因為她的手藝很差,導致顧客很少并且對她做的面頗有微詞,令小店經營舉步維艱。有一天,長途車司機黑郎在暴雨天氣來到了“來來軒”,指出了拉面存在的種種問題。蒲公英想要進步,請求黑郎收她為徒,提升廚藝。出于對母子境遇的同情,黑郎對蒲公英展開魔鬼式訓練,并帶著她走訪附近的拉面館,學習吸取同行們的經驗。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有各個方面的廚藝大師和熱心的好友加入進來,共同協助蒲公英制作出真正最棒的拉面。
這部影片的導演伊丹十三是日本著名導演伊丹萬作的長子,最早以演員身份出道,演戲之外亦擅長寫作散文,著有《歐洲無聊日記》、《女人們!》、《續女人們!》、《喪禮日記》等書。后來伊丹十三演而優則導,并且成為日本影壇最重要的喜劇泰斗之一。其導演處女作《葬禮》借喪事反映日本現代社會的人生百態,一經上映就嶄露頭角。而《蒲公英》這部片子,作為一部帶有黑色幽默的喜劇片,假借拉面制作的精細訣竅,展現所謂“匠人”面對一件事情的認真態度。
這部影片的幾位演員都兼具實力與影響力。女主角蒲公英由伊丹十三的妻子——宮本信子出演。宮本信子是伊丹十三的御用女演員,主演了伊丹十三大部分作品。男主黑郎由曾經出演過《入殮師》的山崎努飾演。值得一提的是,參演影片的還有日本世紀之交最具實力的演技派男星役所廣司,影迷們可以在該片中一睹他年輕時的英俊。
雖然《蒲公英》的故事主線是一個寡婦如何改變自己的拉面店,但有趣的是,影片在敘述這個故事時,卻結合了對于這個故事題材來說非常天馬行空的類型——“西部片”,讓這部本原本聚焦于拉面制作的美食電影,顯得光怪陸離。
影片的開頭就極具黑色荒誕喜劇的意味,一個身穿白衣服的男人帶著女友,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直面鏡頭說著自己最討厭看電影的時候被打擾。但在他前面卻擺著一張折疊桌子,上面有色彩繽紛的西式腌火腿、色拉,冰桶里還有香檳酒。之后真的有人吃洋芋片和擠包裝袋,發出噪音,畫面極具諷刺意味。
這一段與影片主線毫無關聯,是影片的副線之一。導演在影片中不僅講述了一個主線故事,還將幾個看似并無關聯的小故事穿插講述在其中,最終以浮世繪的方式,描繪出人類與食物之間千變萬化的聯系,讓影片的主題從拉面店,上升到人生的層面。
吃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當電影中出現吃的鏡頭時,往往具有不一般的含義。這部片子以美食為基點,以荒誕為筆,講述了人生的哲學,表現了人最原始的需求。吃的價值,就在于生活,而生活最緊要的,就是一顆樂觀執著的心。影片中的美食鏡頭也拍得很有美感,讓這部影片在哲學意味之外,還當得“秀色可餐”四個字。
無論是為了簡簡單單的感受怪才伊丹十三的黑色幽默,還是想從中獲得更多的人生哲思,這部將在北影節展映的大師之作,都是你不應錯過的經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