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中心小學創辦于1906年,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的百年老校。學校位于閩南著名僑鄉、歷史文化古鎮、中國水暖閥門基地鎮——南安市英都鎮的鎮區中心。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福建省農村示范小學”“泉州市文明學校”等榮譽。足球、南音、電子百拼……學校積極開拓著特色發展道路。近日,記者走進英都中心小學,采訪副校長、校本部負責人洪新江。
人物簡介
洪新江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學副校長,校本部負責人,小學高級教師。
力推三項校園特色課程
記者:學校開設了哪些特色課程?主推的校園文化特色有哪些?
洪新江:學校開設了校園足球、南音、電子百拼特色課程。我校校園足球活動起步早,堅持開展全校性青少年校園足球,是“2015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獲得過2013年“市長杯”南安市第二屆中小學生足球聯賽小學女子組第二名好成績。
南音方面,學校是“泉州市南音教學先進單位”,投入16萬元建成專用南音教室并添置教學器材,聘請南音名家到校教學。學生參加南安、泉州南音比賽屢屢獲獎,已連續承辦2014年、2015年南安市中小學南音比賽。
從2012年開始,我校是連續3年被市里選拔到省里參加電子百拼比賽的唯一一所學校。學校獲得2012年南安市首屆中小學幼兒園學生電子制作錦標賽小學C組電子百拼團體總分第一名;2014年福建省青少年兒童動手電子制作錦標賽小學B組女子團體第二名、B組男子團體第三名的佳績。
記者:德育工作,學校如何開展?
洪新江:學校充分挖掘德育資源,利用“道德講堂”“申鷺達實踐基地”“啟航”少年宮及英都鎮關工委等平臺,創新德育工作;同時結合“留守兒童”專項工作,加強德育課題研究,通過“校園文化長廊”、班級“十個一”建設等,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
記者:師資隊伍素質對學校的發展很重要,學校如何建設好這支隊伍?
洪新江:目前,校本部70名教師中,小中高教師1名,本科學歷26人,大專學歷35人,7人為泉州市骨干教師,8人為南安市骨干教師。
學校圍繞課改,完善教師評價制度,建立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考評以《英都中心小學教師量化考評方案》內容為基礎,實行年段評定、教研組評定及學校教代會考評小組討論評定相結合的教師工作評價制度,每學年全面考核評價一次。
由學校教研室統籌指導、檢查、評價全校教研工作。特別重視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構建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三級聯動”校本教研機構,積極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專題探究等活動。
多措并舉關愛留守兒童
記者:英都中心小學是一所典型的寄宿走讀雙軌制農村中心小學,如何管理寄宿生,營造溫馨氛圍?
洪新江:學校設有學生餐廳,開辟了閱覽室,配置了電視、電腦,浴室、親情接待室、衛生保健室等設施一應俱全。學校投入15萬元建設英都“啟航”鄉村少年宮,通過這一平臺,開設了書法、美術、舞蹈、乒乓球等17個課外興趣小組,讓寄宿生人人參與,配備專職教師輔導,滿足寄宿生在校生活、學習、娛樂等需要。
學校還建立了寄宿生教育管護隊伍,負責寄宿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幫助寄宿生養成勤洗臉、勤洗腳、勤換衣等生活習慣。
記者:關愛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已經成為學校乃至英都全鎮的主旋律,請問學校如何開展相關工作?
洪新江:學校共有1477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377名。學生從學期中來看,通過宿舍生活的精心打理,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溫馨的家的感覺。同時加強疏導溝通他們的情感世界。2013年中秋節,在學校“留守兒童網上會親室”,我們組織留守兒童300多人次,分批與身處遠方的家長進行網上視頻、語音聊天。
假期中,我們堅持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如2013年英都鎮關工委聯合泉州華僑大學法學院開展了為期7天的暑期夏令營活動,大學生志愿者不僅為留守兒童指導學業,更與他們交朋友。
今年2月,學校開展了“情系學子,走訪千家”大家訪活動。本次活動面向全校1000多名學生,采取了學校領導帶頭家訪、班主任普訪、科任教師聯訪等多種形式,深入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家庭。
今年暑假的夏令營活動于7月20日啟動,為期1個月,面向全鎮所有留守兒童及學生免費開放,共設南音、書法、繪畫、電腦、象棋、科技制作6個活動小組,由6名大學生志愿者和6名英都中心小學教師共同擔任輔導員,共有來自各村的100多名留守兒童學生參加。
記者:學校今后的發展目標是什么?洪新江:學校將秉承百年老校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教學相長,師生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努力辦成超前、開放、示范性的現代學校。(記者 陳振東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