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廳公布2017年福建省中小學德育建設“十佳百優”示范項目,共110個項目入選。我市有2個德育項目入選百優示范項目,分別是華僑中學“學生自主自助管理實踐”和南安市第三實驗小學“校園文化DIY、以美育德”。
相比“成名已久”的華僑中學“學生自主自助管理實踐”,南安市第三實驗小學“校園文化DIY、以美育德”項目鮮有人知。這種培養學生自主動手的模式在南安并不多見,DIY一詞便是整個項目的核心。
“學生的行為習慣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讓他們自覺地形成好習慣,擁有豐富充盈的內心一直是學校思索的難題,在經過多次探索總結后,我們認為突破口在于校園文化的建設,特別是讓師生共同DIY,自己動手自己創作。”校長林小波表示,實施校園文化DIY行動,改變了以往德育工作口頭教育為主的無實效性操作,還能培養學生自主管理,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DIY絕對不是空口無憑,據學校少先隊總輔導員林玉珍介紹,整個DIY體系中,以環境文化、課程文化、活動文化、行為文化為幾大要點,特別是環境文化,“分田到戶”每個年級都有相應的田地。
“一年級以文明路為活動陣地,通過制作笑臉墻、拍攝禮儀視頻,打下文明禮儀基礎教育;二年級以誠信圃為活動陣地,管理誠信小鋪,誠信小鋪內不設售貨員賣文具;三年級以勤奮苑、閱覽室為教育陣地,做好閱覽室、書吧的圖書管理。”林玉珍笑著說,大大的校園其實都是由一群小主人公在管理的,老師在旁起到輔助協調的功能。試行了一段時間,除了學習玩耍,學生們在學校漸漸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各司其職,其樂融融。
這么一個寬松融洽的大環境還不是全部,課程方面學校也下了很大工夫,多方面培養孩子的才藝。以藝術課程為例,利用“出彩”少年宮平臺,開設閱讀課、寫字課、樂器課,選修課開設“表演”“造型”“語言”三大課程,共設30多個活動組。樂器必修課為口琴、豎笛、口風琴,選修課以古箏、古琴、葫蘆絲、二胡等古典樂器為主,誦讀課自編教材《清清雅集》。美術、舞蹈、體育種類豐富,而勞動課程也頗具特色,學校構建了三四年級烹飪課程、五年級茶藝文化和田園實踐、六年級木工制作和田園實踐的課程框架,學校開辟一個趣耕園,供學生當小農民種菜。
有了美麗的校園環境,充實豐富的課程,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節如讀書節、體育節、合唱節等,給了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的舞臺,讀書不再是單純的背書包上下學,而是充滿期待地“回家”,這取得了很好的反響:2015年開始嘗試校園文化建設以來,在這兩年里學校沒有發生一起不安全事故,先后被評為泉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泉州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泉州市勞動教育示范校、泉州市護校安園先進集體,代表泉州市參加福建省少年宮交流研討會,獲得好評。這些碩果累累的榮譽,都是學生在??鞓烦鋵嵣畹拿篮媒Y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