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南安市向陽鄉卓厝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迎來豐收。30余畝黑色大棚內,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村民們手持特制小刀穿梭采收,空氣中彌漫著菌菇的清香。
“這批菌子是去年11月種下的,用了2萬多包營養袋。”據技術員林朝枝介紹,這批羊肚菌現在每天能采收上百斤鮮菇,畝均利潤超過2萬元。
卓厝村采用“冬種菌、夏收稻”的輪作模式,實現了產業升級。在羊肚菌采摘旺季,每畝能收獲250多公斤鮮菇,產值達4萬元。在4月采收完畢后,村民們可接著種水稻,營養液殘留還能讓稻子增產10%。
卓厝村黨支部書記林清湖告訴記者,他們去年率先試種10畝羊肚菌,首季便以“零庫存”告罄,凈利潤超10萬元。
嘗到甜頭后,卓厝村集體便引入了南安市瑩麗辰農業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盤活了30多畝流轉土地,構建“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三方共贏機制。村集體每年固定分紅2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升級;農戶獲得土地租金和務工收入,農閑變農忙;合作社派駐專業團隊,從菌種培育到銷售全程指導。
合作社負責人林合水說,去年很多客戶早早就預訂了羊肚菌。今年預計鮮菇產量0.75萬公斤,部分將供應本地商超。合作社還推出了新設計的禮盒包裝,瞄準高端伴手禮市場。
卓厝村還采用科技賦能,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今年投入近10萬元新增一套機械化噴灌系統精準調控水分。今年更多采用機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管理難度,可以控制大棚內濕度,出菇產量會比去年提升10%,品相和質量都會更好。
此外,卓厝村還推廣“菌稻雙優”技術,實現了營養液定制、茬口銜接和風險對沖。隨著羊肚菌的走俏,卓厝村還帶動了就業擴容、技術輸出和產業鏈延伸?;貛恿吮敬?0余名閑置勞動力就業。今年,眉山鄉等3個鄉鎮過來觀摩,學習引入菌稻輪作模式。合作社因此開設“田間課堂”,免費對大家進行培訓種植技術。
林清湖說,除了瑩麗辰合作社外,本村綠瑩瑩合作社今年通過觀摩學習后,也試種了3畝。今后,村里將發動10多戶村民加入一起種植,并提供無償技術培訓,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向陽鄉分管領導傅承達介紹,卓厝村用一朵羊肚菌撬動了農業現代化轉型,采收的不僅是鮮嫩的菇傘,更是鄉村振興的豐碩果實。“鄉政府領導也十分關注‘菌稻共生’致富路模式,未來將為村里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技術指導。”
(記者 黃俊濤 李想 通訊員 施惠蓮 林祥桂 林乙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