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宣傳泉州各地發展變化,展示僑鄉大地村居建設成就,謳歌新時代,弘揚主旋律,市委網信辦組織開展了“泉州記憶:百年百村”網絡征集活動,共收到各縣(市、區)選送的104個作品,現從中挑選優秀作品進行展播。
南安市良山村,南安西部,英都良山村隱藏在大山下,散落在阡陌間。這里,千年古剎訴說閩南多元文化,紅磚古厝凝固鄉愁記憶。這里,革命老區追尋紅色足跡,華僑精神光耀良山大地。
良山村航拍圖
良山村村落面積8.8平方公里,全村人口6320人。作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傳統村落”“福建省衛生村”“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古韻延續,文化薪傳,鄉村振興煥發勃勃生機。
近兩年,良山村多維度開展文化宣傳,全力打造黨建、華僑精神和紅色教育三個文化長廊,其中50米長的華僑精神文化長廊,盡顯華僑的鄉戀情結。他們捐資助學、修建公路,以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愛國情回饋家鄉。
高閭山和后港2個村落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克輝留下紅色足跡,永載史冊,洪金斗、洪維憨、洪火益、洪烏貓、洪倭祥、洪曾水、洪天恩等7位烈士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坂埔古厝凝聚著中國古建的璀璨文化,以其藝術性、代表性,成功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幢清代古大厝,呈“弓箭”“曲尺”“龍舟”三種造型排列,出磚入石,極具傳統閩南味。古厝中“百姓書房”“家風家訓館”引人注目。良山人重家教、樹家風、傳家訓,將古厝以新用,依托家訓館建立集家風家訓館、百姓書房、文化講堂為一體的“龍山書舍”。它熔鑄著豐富而厚重的歷史,又把時代的文化元素融合進來,以古傳今,家文結合,讓文化在這里得到最集中的表現。
厚重的文化歷史,讓良山美食和民俗文化具有十足的地方特色。古早味麻糍軟韌香甜是閩南著名小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拔拔燈和傳統特色民俗趖火佛堪稱中華一絕,在良山延續幾百年。
萬株櫻花、千畝農田、百畝茶園,讓良山農業產業風光無限。作為南安唯一一個以櫻花為主題的觀光農場,良山櫻花園是英都旅游產業的一大亮點。一園櫻花關不住,兩岸濃情在良山。滿園春色的背后是臺胞的濃濃故鄉情。十幾個品種、四萬多株櫻花,讓良山的春天別樣浪漫,吸引眾多游客紛至沓來。音樂聲中成長的泉珍“音樂”水稻采用原生態耕種方式,成為特色品牌。高閭山上名茶飄香,以生態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早在宋代,英都便是聞名的茶葉產區,弘鑫茶場讓良山人找回茶葉夢。茶農抱團發展,建合作社,幫助農民就業,增加收入。他們以茶人匠心,創碩果累累,南都茶葉合作社獲評國家級示范合作社、2019年農民合作社500強。
良山以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文化旅游為發展方向,農旅結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