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人獨居重慶小伙又接到南安照顧
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為了供養孩子們,還有小侄女上學念初中,胡光明和妻子兩人一直勤懇打工賺錢。老陳也沒有閑著,跑去三明打工,每個月賺400多元。
老陳的鄰居陳學澤感慨地告訴記者,那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初中沒念就輟學,胡光明卻勒緊褲腰帶也要供小侄女上學。
2007年,當搬運工的胡光明不小心從屋頂摔了下去,右腳及右腳踝相繼骨折。得知消息后,老陳當天從三明趕回來,送他去泉州的醫院治療,可是胡光明的腳由于受傷嚴重,帶過去的錢,半個月就花完了,再次回來。醫生了解他們家的情況后,非常感動,還特意到他家看望胡光明,給他進行免費治療。
“兒子(胡光明)受傷后,右腳用不上力氣,無法繼續做苦力活,就在家里種田,洗衣做飯等,家里的重擔落在兒媳婦的肩膀上。”老陳告訴記者,姜付珍從來沒有抱怨過,默默地支撐著這個家。
2008年,胡光明的大舅子意外去世,老丈人姜位華獨居重慶。胡光明得知后,與妻子商量,將老丈人接到梅溪村一起生活,就這樣,家里又多了一位老人。
這些年來,老陳的孫女已成家并有了孩子,但對這個特殊的家庭還十分有感情,每隔幾天就要帶著老公、孩子回家小住。胡光明的2個孩子今年20歲左右,一個嫁到江西,一個在山西打工。
胡光明的故事傳開后感動了許多人
“一個外鄉人都能把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照顧得這么好,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孝敬自己的親生父母呢?”對于胡光明的事跡,梅溪村老人協會會長葉慶春甚是感動,他告訴記者,他處理過許多家庭糾紛,兒女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層出不窮,時常讓他覺得痛心。“這種無私奉獻、父慈子孝的精神是許多人需要學習的。”
葉慶春說,胡光明的故事傳開以后,感動了許多人,時常有人上門送日用品給他們,希望為這個家庭解燃眉之急。
“什么是孝道?這才是孝道。不是南安人,勝似南安人。”陳學澤感慨地說,如今胡光明一家已經融入了南安的生活,講的是閩南話,住的是南安房。
“很多家庭的兒女以在外忙事業為由,一年到頭都沒回家幾趟,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如果大家都能和這個‘四川好兒子’‘重慶好兒媳’學習的話,老人的生活會更加快樂。”陳學澤。
胡光明:小侄女輟學是我一生遺憾
記者:你好,28年前是什么原因讓你決定留下來照顧老陳夫婦。
胡光明:當時看到老陳夫婦在家門口痛哭,我看他們哭得很傷心,聽妹妹介紹才知道他們家只剩2個老人和一個小女孩。我覺得他們孤苦伶仃,如果沒人照顧,他們以后去世該怎么辦,那我會遺憾終生的,而且我家里還有2個哥哥、1個弟弟幫忙照顧父母。
記者:這么多年有沒有遇到非常困難的時候,讓你動搖過放棄2名老人和小侄女?
胡光明:媽媽杜翁生病時,要去醫院治療,當時我到處借錢治病,欠了8萬多元,直到媽媽去世。我和老婆兩人打工5年多,才償還了所有債務。那時候,我和老婆因為媽媽生病,都不敢要孩子,拼命賺錢想把媽媽的病治好,很可惜最終還是離開了,當時我覺得很累,很想放棄,但糾結了很久,還是堅持下來。如果我放棄了,10多歲的小侄女在家里,誰來照顧她?小侄女讀初二的時候,我借不到錢給她念完初中,那是我一生的遺憾。
記者:你親生父母一直在老家,你卻在南安照顧2位老人,會不會覺得愧疚?
胡光明:我心里非常愧疚,因為要照顧2個老人、1個小侄女,還有我2個小孩。我真的力不從心,每隔1年,甚至2年,我才能給家里父母寄點錢,有時50元,有時100元。父母收到錢后,都會讓我不要擔心他們,家里有兄弟姐妹照顧,讓我好好照顧南安的家。哥哥也會打電話問我,什么時候帶媳婦一起回老家,可惜我腳一直痛,一直沒回去。
記者:未來有什么打算?
胡光明:我會一如既往地在這里照顧好老人,努力打小工賺點錢,把家庭搞好,以后有機會帶老人、小侄女一家和妻子兒女一起回四川玩,與老家父母。(記者 黃俊濤 李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