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20日訊 “一年來,一共牽手了10對新人,我這邊成了一對,成績還算不錯。”
“明明感覺他們能牽手,可就是不成,唉。”
“愛心媽媽婚姻介紹所”里,志愿者們圍坐一堂
前天下午,在南安溪美街道“愛心媽媽婚姻介紹所”里,志愿者們熱絡地聊著天。婚介所?志愿者?你沒看錯,她們是志愿者,也是大家平常說的“紅娘”、“媒人”。
這一年來,幫人牽線搭橋,只為一份熱心和歡喜,不為一分一毫私利,平均年齡50歲的她們,可能是最特別的一支志愿者隊伍了。
退休老師帶頭組織 連阿伯都參與進來
10平方米的小屋里,擺放著一張桌子,還有幾張紅色塑料椅子,這就是“愛心媽媽婚姻介紹所”,門口還貼著一副對聯:“甘當月老牽緣線 善作紅娘搭鵲橋”。
屋子里,發起人林麗玲戴著老花眼鏡,專心整理資料。她是一名退休老師,今年67歲。這間屋子,是她家樓下的店鋪,原本租給別人開店,如今成了愛心媽媽們相聚的地方。
一年前,退休老師們在聚會時,聊著聊著,都操心起還沒結婚的小輩們。“他們說我人緣好,認識的人多,讓我幫忙介紹合適的對象,給他們的親戚小孩。我就說,干脆成立志愿者隊伍,大家一起來牽線搭橋。”林麗玲說,當時大家一聽,都愿意加入,不到一個月,就熱熱鬧鬧地辦起來。
“我介紹成功的人,現在有的已經當奶奶了。”林麗玲笑著說,她此前就當過媒人,這次,組織志愿者隊伍,最初有10多個退休老師加入,現在有38個志愿者,包括退休老師、退休醫生、家庭主婦等,也有熱心的阿伯、大叔參與。
一年來免費當紅娘 電話費就花了3000多元
通過愛心媽媽牽線,26歲的小蘇現在結婚一個月了。“我比較宅,圈子小,認識的人少。”原本,小蘇有點排斥相親,后來想通,相親交朋友也不錯。她萬萬沒想到,第一次相親就遇到校友,“我們以前是隔壁班,一接觸就有很多共同話題,覺得很投緣”。相處了半年多后,兩人決定結婚,按照閩南風俗,還給愛心媽媽們送上一份大豬腳。
為幫人牽線,這一年來,林麗玲光電話費,就花了3000多元,路費也是自掏腰包。從成立之初,志愿者們就達成一致意見:牽線搭橋出自愛心,一分錢也不能收。
“婚姻大事,是關乎三代人的‘民生工程’,幫人家牽線完成了終身大事,就是做好事。”林麗玲說,她也是圖個樂趣。“我兒媳婦笑我說,看我當個媒人這么拼,每次陪人家去相親,連孫子也放著不管了。”63歲的陳寶珠笑著說,做好事就覺得很歡喜。
“現在是自由婚姻,不像以前是父母之命,有時候人家不急,我們干著急也沒用。”60多歲的志愿者林連梅說,男女相親,一見鐘情的總是少數,大多數是通過約會了解。但最怕的是只用手機微信聯系,連見面約會都不肯的,才讓愛心媽媽們著急。
去年春節前,愛心媽媽幫30歲的小吳介紹了一名女生。第一次見面后,小吳主動聯系約會,卻多次被女生拒絕。于是,另外一名愛心媽媽,又幫忙介紹一名女生。沒想到,小吳和這個女生一見面,十分投緣,不到一星期就訂婚了。去年五一勞動節,兩人結婚,還特意提著一大袋糖果,感謝愛心媽媽。
介紹10對男女結婚
近300人慕名而來
每天早上,婚介所里總是很熱鬧。“我們沒經驗,就經常聚在一起聊,看哪家的兒子和哪家的女兒比較合適,覺得合適,立馬打電話聯系。”志愿者陳寶珠說,緣分很奇妙,一牽線世界就變小了。
這一年來,愛心媽媽們已經收到近300份單身男女的資料,并介紹10對男女順利結婚。而每份單身資料,都嚴格保密。
成立后不久,愛心媽媽們介紹成了一對新人,不少人慕名而來并填寫資料。慢慢的,資料多了,還引來其他婚介所。“他們是收費的,介紹成功就收取好幾千元,不像我們是純粹愛心,不收人家一分錢。”林麗玲說,當時,有人假裝來幫親戚登記,卻偷偷拍照,被她發現并制止。后來,愛心媽媽們定了規定,相親男女須親自填寫資料,并出示身份證,志愿者嚴格把關、保密。
在愛心媽媽的單身資料里,從24歲到50多歲,每個人的條件和要求都不同。“大齡剩女很多,有的是工作忙,抽不出時間交友,有的是條件要求高。男的則大多來自農村。”林麗玲總結道,婚姻關乎終身幸福,愛心媽媽們負責牽線搭橋,選擇權還是在當事人手中。雙方結婚后,經營婚姻就得靠他們自己了。(海都記者 林莉莉 夏鵬程 實習生 林錦鋒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