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男富女戀的十年情傷
好不容易重新燃起的希望,隨著越南新娘逃走而再次熄滅,阿賢變得更加自閉,讓父母十分擔憂
男多女少,聘金高企,結婚對天山村、占石村等地的男青年來說,是一塊長期壓在心頭的巨石。這些只有小學或初中學歷的男青年,很多沒有一技之長,找的工作多是體力活,收入不高,交際圈也相對狹窄。有時碰上喜歡的女孩子,卻總被問及有沒有車,鎮里有沒有買店面,有沒有套房。女孩們不愿和他們回到經濟落后的山村,談婚論嫁也一次次失敗。
失敗的陰影,讓很多單身男青年變得自卑,沉默寡言。當地人覺得,這讓他們越發難以討女孩子喜歡,找對象更有難度了。
娶妻夢碎 自卑難拔
31歲的阿賢因為家境貧寒,讀到小學四年級就沒繼續了。“待在山上只能當一輩子農民,沒錢連媳婦都討不到。”小時候,父親就告訴他,他們那一輩已經有很多村民討不到媳婦。十七八歲,他就下山到南安侖蒼當水暖學徒。
那時的工廠多是家庭式作坊,老板一家與工人一起干活。慢慢地,他跟老板的女兒阿喬熟絡起來。那年,阿賢21歲,阿喬19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相互之間有了好感。禁不住同事起哄,阿賢壯著膽表白成功。兩人白天一起上班,下班膩在一起。一個是山區貧苦青年,一個是工廠老板女兒,他們的愛情如童話般美好,卻也埋著隱憂。
那時,他相信只要兩個人相愛,就沒有人能將他們分開,特別是阿喬懷孕了。阿賢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攢夠了錢在山下買一套房子,就能和阿喬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然而,在一次劇烈的妊娠反應后,仍被蒙在鼓里的阿喬父母發覺異樣。
“你有車有房嗎?”得知孩子的父親是阿賢后,阿喬的父母很快找到了他,這一要求對21歲的阿賢來說無異于天方夜譚。后來,要求變成了“要么分手,要么入贅”,讓他更加不知所措。
那時,阿喬被關在家里整整兩個月,還被送到親戚家藏起來。阿賢不斷哀求,保證會努力工作買車買房,還是被硬生生拆散。
失戀后,阿賢變得更加內向,說話越發不自信,養成了低頭說話的習慣,一直保持至今。
他無心工作,后來干脆回家休養。父母擔心他,托媒人說親,可阿賢一直無法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為了逃避相親,他又外出打工了,卻是整日埋頭工作,跟同事基本不交流,更別說戀愛了。
“在農村,過了25歲還討不到媳婦,就屬于大齡了。”眼看大兒子已經有2個小孩,阿賢卻仍然孤身一人,父母開始強迫他相親,可他仍孑然一身。
去年,看同村人娶到不錯的越南新娘,阿賢湊了6萬元聘金,娶了越南女子阿蓮。幾個月來,阿蓮的表現讓阿賢十分滿意,還懷孕了。這讓他熄滅了近10年的對愛情和婚姻的熱情再次燃起。可沒想到,在那次越南新娘集體出逃中,阿蓮也不見了。這將阿賢的希望再次撲滅,他連續失眠了幾天,愈發消瘦,現在常將自己獨自關在家中,不出門,不見客,更不用說繼續上班了。
在占石村和天山村等地,雖然沒到阿賢的程度,但很多未婚男青年表現得靦腆內向,沉默寡言。
“一到正兒八經談婚論嫁,她們都會問,有沒有車,鎮里面有沒有買店面,有沒有套房,這三樣,都不是我負擔得起的。”占石村的阿水性格比較活潑,一年也能存三四萬元,條件還算優秀。可一直找不到對象,他多少有些自卑,甚至遇到心儀的女孩都不太敢主動追求。
自身經濟能力有限,文化水平不高,所從事的行業比較單一,許多都在干體力活,類似工種能夠接觸到的女性少,婚戀難或多或少加重了當地青年的失落感和挫折感。很多單身青年的家人認為,這樣的性格,很容易讓相親的女孩們嫌棄,讓他們更難討到老婆。
摒棄世俗 有卻不多
貧困山村的婚姻,也并不是完全脫離愛情,放到價碼上進行談判的。大家在大倒苦水,訴說各種難處的時候,把目光投向了一些幸福美滿的人家。
在天山村,晉江媳婦并不多,阿月是其中之一。二十歲那年,疼愛她的父親意外過世,阿月很受打擊。后來,她認識了來自天山村的阿春。那段時間,嘴甜的阿春不停安慰她,終于幫她從失去至親的痛苦中走出來。后來,兩人自由戀愛,母親擔心女兒嫁到山區會吃苦,一開始并不同意兩人在一起。
“我們都在晉江的服裝廠上班,彼此之間互相信任。”阿月覺得,阿春來自山區農村,保留了淳樸的秉性,而且又勤勞能干,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如果因為出身問題而分手,那就太可惜了。
找一個心儀的對象并不容易,阿春也不想放棄。每天下班后,他就到阿月家里幫忙做家務,陪老人聊天、說好話。慢慢地,阿月的母親由反對變成不表態,最后欣然同意了這門親事。
2007年,他們領證結婚,因為都是打工,收入有限,他們摒棄了晉江嫁女的習俗,也不顧天山村高聘金的陋習,辦婚禮時只是花了兩三萬元,簡單辦了幾桌。
婚后,兩人每年都會回家過年,如今已有兩個孩子。阿月覺得,相比于娘家,婆家的確比較偏遠,條件也相對差些,但她看重的是丈夫這個人,“他對我,對別人,都非常好,在家對雙方的父母都非常孝敬,這才是我愿意和他過一輩子的原因,其他的東西,我們夫妻倆都可以克服”。
同樣育有2個孩子的阿梅,是南安九都人,丈夫是占石村人,兩人也是自由戀愛結婚的。阿梅比丈夫大一歲,都在九都的一家工廠上班,日久生情。因為年齡差距,一開始,兩人的愛情不被人看好,父母也勸她找一個年紀比她大的男人。不過,在兩人的堅持下,三年前,他們找人借錢,結婚了。現在,錢差不多還完了,他們盤算著,好好培養兩個小孩,然后把家里的小平房變成樓房。占石村是葉飛故里,空氣很好,這些年常有人來自駕游。“說不定以后還能弄個民宿客棧。”對于未來,他們充滿希望。
這樣的故事,讓單身男青年們看到了一絲希望,他們期盼著遇上一個不計較出身,不看重金錢的對象,卻也清醒地認識到,這真的太少了。“這如同大海撈針,一年又一年過去,年紀越來越大,就更不敢想了。”說這話的阿水,已經34歲了。(海都記者 陳邵珣 楊江森 攝影 夏鵬程 編輯 蔡偉藝 劉榮寅 視覺 龔長旺 張娟)
(本期深讀主人公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