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7日訊 前不久,一張被切成一個個小方格的A4紙,在網上流傳,紙上,被涂了顏色的方格,代表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少得可憐。不少人都看哭了,立志及時行孝。
71歲的王忠威,似乎早就參透了這個秘密,于是,他只想離母親近些,再近一些。他甚至甘愿放棄風生水起的生意,做母親的專職陪護。十幾年來,他在日歷上密密麻麻地記下母親飲食和排便規律。
14年來,王忠威幾乎寸步不離,一直悉心照料著母親
如今,母親107歲了,王忠威一家五世同堂,村里人都羨慕。
南安省新鎮滿山紅村,初夏的陽光灑滿了古大厝,廚房里,71歲的王忠威正滿頭大汗地揮舞著鏟子,把青菜炒得軟爛。母親林綢今年107歲了,給老人做飯、照料她的日常起居,是王忠威每天的必修課。
王忠威棄商侍母的事跡,被鄉鄰傳為佳話,“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這句話,王忠威踐行了14年。
每天,王忠威都會起得比母親早一點,把煮得軟爛的飯端到母親跟前,一勺勺地喂她吃。母親林綢,今年已經107歲了,頭發花白。原本身體硬朗,可惜1個月前摔傷了腿,日常起居得靠王忠威照料。
林阿婆有兩兒兩女,王忠威是二兒子。早年,他在南安溪美做了17年的托運生意,挺紅火的。2002年,妻子去廈門照顧剛出生的孫子,老家只母親一人,他考慮再三,決定放棄生意,回家專職照顧母親。
“母親把我養大,現在她年紀大了,這是我應當做的。”在王忠威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靠著種田、賣菜,獨自撫養四個兒女。
生活艱難,當年有人勸林綢把他賣了,可母親不忍心,說咬緊牙關也要把兒養大。母親心善。打王忠威記事起,從沒見過母親和人紅過臉。一回,自家建房,見村里一個老人和小伙吵架,母親急匆匆地喊建房師傅去勸架。師傅都夸她心好,“人家巴不得工人快點做工,他還擔心別人的事。”
母親良好的家教,一直影響著兒孫。如今,王忠威一家已是五代同堂,每隔一兩周,王中威的兒女就會回家看望奶奶,和老人“話仙”。
林阿婆的身體一直很健康,天氣好時,她會在亭子里剝茶油殼、摘地瓜葉,把菜切得細細的,讓媳婦喂雞鴨。能自己做的,都不愿麻煩兒女。上個月,阿婆陪客人聊天后,從客廳回房,在廚房忙的王忠威叮囑阿婆等他攙扶,阿婆卻不想麻煩兒子,一不小心就摔倒了,如今臥床1個多月了。
家里的日歷上,有圈圈點點的記號,王忠威說,母親每天進食很少,經常便秘。他會特意做標記,如果超過一周沒有排便,就要給阿婆吃藥。白天每隔3小時,王忠威的手機鬧鐘就會響起來,王忠威會和妻子扶母親起床,定時讓她起身坐坐或上廁所,他怕自己忘了才特意定下鬧鈴,半夜也難睡個安穩覺。
這陣子,老人有些忘記兒子了,時常會喊著過世60多年老伴的名字。擔心母親夜里口渴,入睡前,王忠威總會給母親泡上一杯淡茶潤喉。
大兒子和媳婦每天也都會來看望老人,定期給老人洗頭、擦身。兒孫滿堂,又都和樂孝順,村里人都說,林阿婆晚年安康,多虧兒子媳婦們的悉心照料。
孝賢舉薦
有好的孝賢故事
請告訴我們
時代在變,行孝的方式日新。海都第三季“溫陵新孝典”已經出街。這一季,我們要尋找那些全新的、更具時代感的孝道故事,讓孝的故事一代代傳下去。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身邊有讓人感動的孝子、孝媳、孝婿,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告訴我們,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和官方微信“海峽都市報大泉州”,讓我們一起打造更精彩的“溫陵新孝典”,一起去被那些溫暖的人和故事感動,一起去傳遞那一份千年不變的情懷。(海都記者 彭思思 謝明飛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